再递招股书,大米先生能否成为乡村基的增长引擎?
头图来源大米先生官微
“中式快餐第一股”的争夺重新被提上了日程。
2023年7月29日,来自重庆渝中区的乡村基快餐连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乡村基”)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这是继乡村基于1月25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
而在大半个月前,老娘舅也递交了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申请。成为了继5月老乡鸡提交上市申请后的又一个拟上市企业。
但时隔半年,二级市场的风向已变。
随着海底捞、奈雪的茶等股票一路下跌,年初时大家期待的餐饮上市潮被不断延期,面临招股书“失效”的风险。同时,对于餐饮上市后“破发”的担忧也一直萦绕着品牌方和投资人。
率先更新了招股书的乡村基,在最新的招股书中透露出了这半年来,乡村基和大米先生两个品牌的经营状况。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5月31日,乡村基(包含乡村基和大米先生)共有1,146家直营餐厅,成为了目前门店数量最大的中式快餐企业。
从门店增长来看,目前乡村基更像是基本盘,大米先生才是未来的新增量。这半年中,乡村基基本都在围绕着大米先生做文章。
相对其他品牌而言,定位白领,主打现炒的大米先生有更好的成长性,近一年全国化趋势的愈发明显,但从现阶段来看,能否真正打开局面,还要看未来的大米先生能否在产品、渠道、服务等方面构筑起自身的护城河。
上海超百店,全国化布局增强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大米先生的全国化进程明显加快。
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底,乡村基的整体门店数为574家,但2023年5月31日,门店数缩减至564家。相反,大米先生去年底为574家,和乡村基数量接近,但2023年5月31日,大米先生的门店则增加为582家。
赢商大数据显示,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乡村基在24城5万方以上购物中心的开店速度要明显高于乡村基。显然,在乡村基内部,对于大米先生的未来预期要好于乡村基。从角色上来说,更像是用乡村基来保住基本盘,然后通过大米先生来谋求未来的高增长。
大米先生在2023年,不仅增加了上海门店,在深圳也大举开店,而这两个城市都是在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可以见得大米先生进入这些城市的决心。
招股书显示,截至5月31日,深圳门店数量为4家,但查阅大众点评可以发现,目前大米先生在深圳的门店数量已经增加至10家。并且窄门餐眼显示,除去招股书上显示已进驻的地区外,大米先生还在河南省开出4家门店,并进入了河北、云南、广西、贵州等省份,目前共布局11个省份或直辖市。
这背后,都代表着品牌对增长瓶颈的焦虑。近年来,乡村基、大米先生、老乡鸡、老娘舅等品牌频繁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区域化问题,例如,在7月初刚刚递交了IPO申请的老娘舅目前的404家门店仅布局了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等4个区域。
而拥有1100家门店的老乡鸡则除了安徽大本营拥有672家门店外,还布局了江苏省、湖北省、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和河南省等,目前共进入27个城市。
可见,在申请上市前后,大家都在努力补齐短板,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增长空间和资本故事。
拟二度上市,乡村基的新故事
从营收情况来看,乡村基去年和今年前5个月的收入分别为9.78亿元和8.75亿元,同比有所减少。而大米先生去年前5个月为7.52亿元,今年则增值9.16亿元。但从盈利情况来看,大米先生不及乡村基理想,去年和今年前5个月分别为6.96亿元和3.17亿元。在财报中,乡村基将下降原因归结为湖北、湖南、上海等地疫情再度爆发所带来的影响。
从大米先生的单店日均销售额来看,2023年和2023年前5个月分别为1.13万元和1.17万元,有略微增长,单店日均下单数量则分别为515和537,每单的平均消费额则稳定在21.9元。翻座率则分别为4.0和4.1,明显优于乡村基。乡村基的同期单店日均销售额为1.19万元和1.05万元,翻座率则分别为2.7和2.5。
由此可见,大米先生的确为乡村基书写了新故事。
事实上,早在2010年9月28日,乡村基就曾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来在2016年4月21日私有化退市。
在此之前,乡村基原本叫“乡村鸡”,主营西餐,后在1998年改为以川菜为基础的中餐快餐,2005年,更名为乡村基,开始拥有9家直营店和数十家加盟店。
2007年,乡村基获得由SIG资本和红杉基金投资的1300万美元,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扩张故事。2009年乡村基砍掉了加盟店,专攻直营店,门店数量达到81家。2010年9月,乡村基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成为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快餐连锁企业。
但高光时刻很快过去,时隔5年半,乡村基就遭遇退市。退市之时,乡村基相关负责人就对外透露,不排除今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可能性。
2023年6月,餐饮企业备受疫情困扰之时,乡村基再次获得红杉基金的数亿元人民币投资,加快了自身上市的节奏。
如今,乡村基已成为门店规模和年收入最高中式快餐品牌。将2000年和2003年诞生在浙江和安徽,主打江浙口味和鸡肉鸡汤的的中式快餐品牌甩在了身后。从数据来看,2023年,乡村基整体营收为46.12亿元,而老乡鸡收入为43.9亿元,老娘舅则因为门店少,营收约为前两者的三分之一,仅为15.2亿元。
但紧随其后的老乡鸡不容小觑,摆在乡村基面前的问题也并不简单。
渡过黑马期,功夫在日后
虽然目前看来,乡村基的高增长,一部分得益于大米先生。但从整体来看,大米先生自身的壁垒并未完全形成。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虽然大米先生有自己的优势,但并没有形成太大的护城河。“目前我觉得它还处于黑马期,并没有进入超大型城市和其他品牌进行正面竞争。虽然目前大米先生全国化的步伐很大,整体比乡村基更为激进,但在品牌渠道、供应链、服务体系、客户粘性以及品质等方面,并未形成很大的优势。”
根据窄门餐眼显示,目前在大米先生门店占比最高的城市前五中,只有上海一个超大型城市,其余均为新一线城市。
而从进驻的区域来看,目前老乡鸡、老娘舅、大米先生、乡村基等几个品牌在湖北、江苏、上海的重叠率较高。能否在这些城市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同时成功拓展更多空白城市,或将成为接下来发展的关键之一。
从目前大米先生进驻的24城5万方以上购物中心的档次偏好中可以看出,大米先生进驻的购物中心以中档和大众化为主,其中最为偏爱的购物中心是万达广场。
虽然这和大米先生的整体定位有关,但想要提升品牌势能,大米先生在选址上还有更多提升空间。
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式快餐品牌的成长性主要由开店+拓展经营时段两部分组成。针对开店来说,目前头部快餐品牌有望借助成熟的标准化管理+证券化带来的资金、品牌优势,实现跨区域开店。在翻台率方面,可以通过提升全时段运营能力,提高门店在早、晚、夜宵三个时段的利用率,从而解决午餐时段翻台提升瓶颈问题。
但从目前来看,中式快餐更集中在午餐时段,消费者对于早餐、晚餐和夜宵的需求则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品牌能够提供对应场景的产品,在翻台率和坪效上就可以进一步有所提升。但此前,老乡鸡、和府捞面都曾尝试夜间酒馆模式,并未掀起多大浪花。
想要真正实现全时段,中式快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米先生则更需要进一步沉淀,才能帮助乡村基坐稳中式快餐第一的位置。
参考文献:
1、中式快餐行业研究:中餐优质赛道,成长性与估值探讨
老乡鸡PK乡村基:中式连锁快餐打响中局之战
斑马消费沈庹
中国能诞生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快餐巨头吗?
乡村基、老乡鸡、老娘舅等本土企业,正在围绕这个目标奋力奔跑。
继今年1月乡村基递交招股书冲击港股上市后,近日,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老乡鸡”)披露IPO招股书,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1996年,川菜厨师李红和张兴强在重庆开出第一家乡村基。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家带有中国特色的餐饮品牌,形式上模仿了肯德基和麦当劳,卖的是中式快餐。
彼时,肯德基、麦当劳依次进入中国市场。在它们的影响下,中式快餐品牌开始崭露头角,真功夫之后,便是乡村基和大娘水饺。
2003年,退伍回家养鸡的束从轩,在合肥开了一家以鸡汤为主打产品的快餐店,最初叫“肥西老母鸡”,2012年更名为“老乡鸡”。
当时,连锁快餐行业开始转型升级,由“模仿时代”,升级到“本土时代”。就在老乡鸡出来“咯咯哒”的前一年,乡村基推出了自己的副品牌大米先生,将其作为主要增长极。
在资本的加持之下,乡村基、老乡鸡们相继完成了品牌升级、产品创新和全国化的全过程,从低门槛、同质化的中式连锁快餐行业脱颖而出。
这几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餐饮行业遭遇重创。但运营效率更高的快餐品类,乡村基和老乡鸡,以及杨国福麻辣烫、云南米线谭仔国际等,却走出了不断增长的独立行情。
随着消费分层的深入,中式连锁快餐行业即将进入自己的黄金时代。当然,大发展的同时,也将迎来一轮大洗牌。
在这样的市场契机之下,乡村基+大米先生VS老乡鸡,谁将在接下里的10年或20年登顶?是否有新玩家异军突起?中场战事已经打响。
规模之争
年初,乡村基在港股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直营中式快餐集团。几个月之后,老乡鸡披露A股招股书,用数据表示不服。
截至2023年9月30日,乡村基和大米先生直营餐厅数量达到1145家,去年四季度不出意外仍将新开数十家门店。相较于老乡鸡2023年底的991家直营店和82家加盟店,确实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优势。
但是,其单店收入不如后者。去年前三季度,乡村基实现营业收入34.24亿元,单店收入299.06万元,连锁快餐行业并无季节性,所以推算其全年单店收入约为400万元。2023年,老乡鸡991家直营店营业收入合计42.91亿元,全年单店收入约为433万元。
就公司整体规模而言,老乡鸡更胜一筹。
主要差别还是产品。虽然两者都是以小碗菜为主的中式快餐,但老乡鸡有核心大单品——肥西老母鸡汤。
这款产品几乎成为进店必点,最便宜的单价15元,2023年累计销售了2970万份。它不仅拉高了整体客单价,还以一己之力贡献了4.53亿元营业收入。而乡村基则没有这样的“杀手锏”。
从势力范围来看,老乡鸡在总部安徽深耕多年,总门店1073家,六成以上在省内,省外市场中形成一定规模(门店100家以上)的仅有江苏和湖北;乡村基从重庆起家,早期以川渝为核心市场,后来推出副品牌大米先生东扩,在湖北、湖南、上海站稳脚跟,全国化拓展更为出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乡村基规模拓展的后劲更足。
盈利之辩
虽然目前老乡鸡在规模上更胜一筹,但盈利能力不如乡村基。
乡村基2023年、2023年、2023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57.0%、56.7%、57.6%,不仅整体呈上升趋势,还高于同庆楼、全聚德等大部分餐饮企业,甚至比海底捞都略高一点。2023年-2023年,老乡鸡毛利率分别为19.02%、17.28%、16.56%。
2023年前三季度,乡村基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4.24亿元、1.62亿元,净利率为4.73%;去年全年,老乡鸡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3.93亿元、1.35亿元,净利率仅为3.07%。
盈利能力差异可能是统计口径和商业模式导致的。
两家公司的发展思路不同:乡村基就是单纯的中式连锁快餐模式,强调【好吃不贵】,认为【极致性价比=现炒现制的美味菜肴+合理的价格】;老乡鸡的商业模式是从养殖到食品加工再到餐饮连锁,一二三产业均有涉足,比较强调食材的价值,比如说自养的180天土鸡,从农夫山泉采购的纯净水,炖出来的肥西老母鸡汤。
同时,双方的市场策略有所不同。老乡鸡以营销见长,甚至还在2023年签约岳云鹏成为公司代言人。2023年-2023年,公司广告宣传费分别为8145.86万元、8658.26万元、6391.10万元。
所以,如果不是2023年做大了加盟业务,并削减了营销投入,可能老乡鸡连3.07%的净利率都保不住。
与老乡鸡屡屡出圈的风格相比,乡村基则低调得多,营销及销售费用投入很低。
整体看来就是,务实的乡村基比较注重短期的实际盈利,乡村基则是着眼于更长远的消费者影响和品牌建设。
未来之路
乡村基确立了川菜风味的品牌调性之后,创立副品牌大米先生,做大小碗菜这个此前并不突出的品类,终于走出川渝;肥西老母鸡以鸡汤立足,更名为老乡鸡后,消除地域性,部分放弃产品上的安徽特色,初步实现了全国化。
它们终将走向哪里?其实,分化已经开始了。
乡村基和大米先生采取一二三四线城市全线布局的策略,从川渝东扩至湘鄂沪;老乡鸡在安徽省内全面铺开,省外市场采取的却是一二线城市重点突破的模式。
两家公司的第一次对垒,发生在全国消费之都武汉。作为公司在川渝之外的最大战场,截止2023年9月30日,大米先生在湖北的门店数量达到185家,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武汉;湖北与安徽相邻,所以武汉市场也被老乡鸡看作是外拓首选,截止2023年底门店数量达到130家。
当你在武汉街头觅食,很容易看到,相爱相杀的老乡鸡和大米先生,经常开成了邻居。
老乡鸡计划用IPO募资,3年新开700家门店,重点提及的目标市场为上海、南京、苏州、深圳、北京、武汉、杭州。乡村基计划2023年新开门店250-290家,2023年340-400家,仍旧坚持从重庆向周边省份全面渗透。
不同策略导致的中期结局是:乡村基携大米先生将极致性价比之风刮到全国市场,很容易做大规模;老乡鸡保留了品牌的个性,将来获取的是差异化竞争带来的超额利润。
中国连锁快餐经历了早期的“模仿时代”、现在的“本土时代”之后,将在未来迎来“巨头时代”甚至是“全球时代”。届时,还会有更新奇的商业模式出现。
聊聊乡村基,聊点肉的话题
见到真实的照片,震惊了。
“乡村基”最早叫“乡村鸡”,后来改名显然是对标“肯德基”,确实,“乡村基”的中式快餐在口味上适合中国人口味。
早期特色菜有咖喱鸡、红烧狮子头、尖椒小炒肉、酸菜肉丝米线等等。
“乡村基”的成功,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是标准化,大量供应基本川式菜品,原料干净卫生,特别是用油方面值得称道,这样,无论是原料和工艺都能产生规模化效应。据我所知,很多大公司点外卖都选择这类食品卫生誉度较高的品牌。
其次是风格,“乡村基”是最早模仿“肯德基”店面装修风格的连锁餐饮店,可以说,除了菜品,“乡村基”成功复制了“肯德基”的连锁快餐模式,因此我怀疑老板最早曾在“肯德基”深耕,不过,毫无违和感。甚至于后来“肯德基”反而也探索中式菜品。
还有,“乡村基”善于创新,有一次问一个老大爷为啥喜欢吃,他神神秘秘地说出了秘密,可以添饭!管饱!吃饱饭,这对某些运动量大的群体还是有吸引力,好像例汤和饮料也是可以添的。时不时探索一些创新菜品。
后来市面上有了“大米先生”,其实就是增加选择面,小份拼装,也满足了多样化的选择,一开始暗想,这“乡村基”有强劲对手了,哪知道原来是“乡村基”旗下新品牌,天才,因为两个品牌的错位发展居然都很好!
还不止,“乡村基”近年来又推出了自助模式“称菜”,即选的多种花色菜品,按重量算收费,也从另一个角度满足了多样化需要。
当然,还有个原因就是位置好,“乡村基”首店的位置就在商圈中心,以前是著名的文化娱乐中心-“建设电影院”片区,旁边是“梅堡”公园,前面的老黄桷树比我妈年纪都大。
从当地步行街开街就有了“乡村基”,一开业生意就火爆得不得了,后来开了很多很多分店,再后来居然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老板又在低位全部回购,私有化退市了,但退市后丝毫没受影响,继续扩张,随着电商的发展,他们甚至开设了专门的网购配送店模式。
就是这样一个商誉很高的快餐企业,居然在原料上出现问题,确实让人吃惊。
如果是肉丸子可能还看不出来,那毕竟是片状肉,确实太明显也太低级了。
这个店位于湖北,估计是加盟店,确实餐饮连锁加盟店的质量管理确实是普遍难点问题。
不过,如果以后再点餐,个人估计还是主要选择这类品牌。总体来说,比一般网店质量要好些。
这里要说说我的点餐习惯,从来不吃“肯德基”的鸡汉堡,我一个发小以前可以说是班上最瘦的,但后来比我还胖,就是因为追女友陪吃“鸡汉堡”,夫妻双双胖成球。一个远房侄女很小发育就很丰满。
不吃“鸡汉堡”,也不吃“咖喱鸡”,虽然炸鸡脂肪是个问题,但还是不喜欢“白羽鸡”,主要吃牛肉系列,偶尔猪肉,当然,能不吃快餐外卖尽量不吃。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无论鸡牛还是猪,其实都不过是“动物蛋白转化器”,得到一斤鸡肉猪肉牛肉,理论谷物分别为2公斤、4公斤、7公斤。
鸡又分类,按欧盟标准,“有机鸡”每只活动空间大于2平方米,生长期大于81天,“走地鸡”每只活动空间大于1平方米,生长期大于56天,而“肉鸡”,每平方米为15-20只,生长期在6周以内。
单位动物蛋白,鸡肉是性价比最高的。
当前家畜饲养,颗粒饲料非常普遍,以前都说兔子只吃草和菜叶,现在照样吃,饲养青蛙也可用饲料。
以前“自助餐”主打的三文鱼生鱼片,很多都是用的淡水虹鳟鱼,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淡水食材如黄鳝泥鳅小龙虾尽量淹煮。
而挪威三文鱼的大量养殖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前蔡澜先生说不吃三文鱼,深以为然,或许金枪鱼好些,虽然口感没那么细腻绵香。
泔水养猪也有一些问题,即猪有可能吃“猪肉猪油”的问题,所以泔水拿去做“生物柴油”或许更好。
为何“人造肉”成为重点研究方向,因为可以减少碳排放,也会少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