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2017 什么加盟店最火

本文目录

小吃加盟店10大品牌招商加盟,如何做好店铺运营?

小吃加盟这样做才能生意红火,小莱了一下三点,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莱得快酸辣粉官网_特色小吃加盟_酸辣粉加盟官网—专注小吃17年

1.选址优质的商铺,在位置上、布局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能帮助你快速地捕获客流,延长顾客链,形成优质、稳定的顾客群体。所以,可以说选址的好坏、商铺自身条件的好坏,对后期生意的影响远超人们的想象。而为了后期的路走得顺畅平稳,不用为客源发愁,我们建议各位在着手加盟小吃餐饮店前,得对意向商铺进行环境考察,一来要了解附近的交通设施、路线,二来要了解门店周围的配套设施,三来还得了解周围的业态分布,同行竞争程度。2.品质生意火不火,产品的质量很关键。我们可以在网络上随便搜一下,所有门店的差评几乎都是围绕菜品不新鲜,菜品质量差和服务态度差来评论的,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菜品质量是影响顾客好感度的一大主要原因,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严格地对供货商、供应链进行检控,确保所有到店的食材的新鲜度、品质都没有问题。3.活动

随着618、双十一、双十二等节日的兴起,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节日的气氛,而每到节日免不了要策划活动,要给顾客打造仪式感和氛围感,这就涉及到营销策划的内容。对于不懂营销策划的朋友来说,获客非常艰难,但是餐饮公司的营销团队非常成熟,拥有过硬的作战经验,能开辟出新颖的活动方式,来为门店锁客,做到精准营销传播。

绝味、周黑鸭、煌上煌财报简析:规模红利仍在,加盟跑得更快

卤味连锁诞生三个上市品牌,分别为绝味食品(603517.SH)、周黑鸭(01458.HK)和煌上煌(002695.SZ),其中煌上煌在2012年率先上市,周黑鸭和绝味则是2016年和2017年,在规模上三家也是卤味连锁的巨头,绝味有13745家、煌上煌3874家、周黑鸭2781家。

PART2

周黑鸭:

放开加盟利益显,重回高点需时间

周黑鸭2023年营业收入28.7亿、利润3.42亿,虽然获得了双增长,但与疫情前相比还是下跌的,营业收入不如17年,利润还不如14年。其实,周黑鸭的利润自17年达到7.62亿后,就开始了下跌态势,说明已经碰到了天花板,这个天花板是什么?就是成本与门店数。

周黑鸭选址偏向商场,采用更有品质感的盒装,安全度高口感好,建立了比绝味更高的品牌势能,一度是赛道中毛利净利和单店业绩的冠军。但直营模式是重资产,随着门店增长,成本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从17年起,周黑鸭的销售费用一直在10亿上下徘徊,是绝味的两倍多。直营模式确实提升了毛利,但相对加盟的绝味,也就提升了10个百分点,还花费不少成本,性价比谈不上高。

直营模式下租金人工都要总部付出,2023年疫情影响下利润跌到1.51亿,较2023年缩水整整60%,相比之下绝味下跌12%、煌上煌还保持增长,同样是面对疫情事件,直营连锁的资金风险明显更高。

周黑鸭于2023年4月放开加盟,但步伐缓慢,经过疫情的教训后,2023年门店增长到2781家,其中加盟店有1535家。虽增加了一千多门店,但销售费用的提升并不多,还带来了5.92亿元的收入,占公司年收入的20.6%,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周黑鸭的门店数相比绝味不算多,这与其一贯的选址逻辑有关。当然,品牌调性对选址的影响是单向的,主打街边的绝味进商场是很难的,但商场里的周黑鸭进街边则容易多了,所以周黑鸭还是很有开店空间的。

PART4

扩张依然有红利,单店收入看运营

卤味赛道门槛不高,彼此之间都没有什么“秘密”,扩大规模依然是有红利的。卤味属于即时性的冲动消费,很多消费者是“看到门店”才触发了购买想法,提高门店布局的密度能激发消费者的冲动需求。

不管是业绩增长的原因,还是今年的总体计划,“上市三雄”都认可门店扩张是有红利的。目前连锁卤味的CR5为20%,留给上市三巨头的增长空间依然存在,不过也不能单纯比拼体量,还要考虑到单店盈利情况、供应链配给能力,否则关店潮也会接踵而至。

这考验着总部的运管控营能力,绝味有意培养战略性大加盟商,他们的运营能力显然远高于“散客”,周黑鸭则采用直营与区域合伙人方式,实际上也是加强对门店的管控。

今年,“上市三雄”的竞争格局还将发生重大变数,那就是可能成为“卤味第四股”的紫燕百味鸡。在佐餐分类领域,紫燕毫无疑问是第一,虽与绝味分处两个场景赛道,但两者的竞争早已白热化,开店邦也将在本月的卤味专题中,专门解析紫燕的优势特点。

(本文图源:绝味食品官网,周黑鸭官网,煌上煌官网)

一年开店10000家,中国“零售之王”闷声发财

中国便利店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迟早要诞生一个千亿巨头。

01

广东,每隔一百米就有一家美宜佳

罗森便利店居然在广州开业了。

今年国庆假期前,罗森便利店进驻广州,开了本地第一家门店。

9月28日,罗森便利店在广州知识城开设了其位于当地的第一家店铺。这家店位于知识大厦一层,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货架陈设和北京与上海的大多数门店类似,而热食便当、关东煮等产品在午高峰期成为人气最高的选择。

在产品上,广州门店增设了例如广式菠萝包,还有开店时的广州限定“雷猴”袋。

按照计划,接下来罗森便利店将在广州11个区开店。

作为日本三大便利店品牌之一罗森便利店,自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深耕25年之久,可是之前20多年来没在广州开过一家店,着实让人奇怪。

毕竟7-11、全家、喜士多都有在广州,甚至二线城市石家庄,河北的县级市涿州都开了罗森。

究其原因,还是广东的本土品牌太强大。

每一个大型连锁集团拓展一个城市的时候,都会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当地人的消费力以及产品定位是否匹配,说明和当地人不合适啊,也许是消费不起,或者产品定位不匹配。

且不说日系便利店品牌方面,7-Ev在广州影响力最大,全家也有一些,然而真正制霸广州便利店市场的还是一众广东的本土品牌。

1、美宜佳(本土)

2、天福(本土)

3、上好便利店(本土)

4、易站(本土)

5、嘉荣S(本土)

6、百里臣(本土)

7、喜洋洋(本土)

8、中业爱民(本土)

9、VGO(本土)

10、天虹微喔(本土)........

其中吃掉广州市场份额最大的,还当属美宜佳。

不少外地人来广州都得感慨一句:

“你们这里,怎么走几个路口就会有一个美宜佳?”

以至于美宜佳沦为计量单位之一:每隔一百米就有一家美宜佳。

这种影响力不光是在广州,在整个广东更是如此。网上看到广东出现抢劫便利店的新闻,美宜佳几乎都是主角。

百度指数上关于“美宜佳”三字的统计,老广们基本垄断了全国的搜索量。

02

一年开店10000家

其实,美宜佳在便利店中一直是闷声发大财的存在。

人们一说起便利店这东西,就感觉和中国文化不沾边。

事实也是这样。

便利店是个“舶来品”。

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在一线城市人口密集地区流行开来,随后罗森、全家、中国香港百式等企业相继进入,便利店以其便捷、精准和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特点,从多样的零售业态中脱颖而出。

所以,一说起这个名词,人们脑海里第一反应浮现出的是7-11、全家这些日系便利店。

然而,与大家普遍印象不同的是,在中国做得最大的、扩张最快的便利店,却是我们的本土品牌。

从0到1000家店,美宜佳用了10年;

从1000家店到10000家店,又用了10年;

而从2017年开始,美宜佳门店扩增迅猛。2023年2月,美宜佳门店突破20000,仅用了4年时间。

如今,美宜佳门店即将突破30000大关,从20000家店到30000家,美宜佳只用了1年。

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呢?

7-11目前在中国的门店总数是2300多家,美宜佳2023年的增量就是近1万家,相当于美宜佳每年要造4.1个7-11在中国的规模。

这个数字也超过了7-11、全家、罗森,日系便利店三巨头在中国的门店总数。

2004年之前,7岁的美宜佳仅有500多家门店,这一阶段正是美宜佳数字化转型的打磨期;期间为了能解决门店私自采购的问题,美宜佳开始自建配送仓库和门店配送物流体系。

2007年,美宜佳从200多家店发展到了1500家店,这一阶段平均每年增加190家店。2008-2013年,美宜佳对IT系统进一步升级。

2014年到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全面爆发,移动支付与年轻群体使用便利店的频次急剧增长,美宜佳开始进行更重要的升级切换,一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数字化系统切换;二是基于广东本土作战向全国大规模扩张的运营能力切换。

自2017年10月起,美宜佳就开始构建核心智能化信息平台,有力支持着美宜佳全国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就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美宜佳开始了爆发式扩张。

4年开10000家店到1年就能开10000家店。

至此,美宜佳也算正式登顶中国便利店之王。

03

美宜佳模式,能长久?

城市的深夜,酒吧和便利店是少数还在营业的场所。

据说,孤独的人,都会喜欢便利店。

便利店,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看着城市从喧嚣到寂静的周而复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它不断进化带来新的消费方式。

对打工人来说,便利店不是失恋俱乐部,而是一个收留所:无论是四下无人的深夜,还是白日里喧闹的大街,只需推开便利店的大门,就像打开了安全气囊,成为人们二十四小时营业的避难所。

可对投资者来说,便利店不是一种情怀,而是为了争夺真金白银,硝烟弥漫的战场。

新的消费方式背后,是市场争夺的日益白热化。

便利店是个乱战江湖,品牌林立,有7-11、罗森、全家、中石化易捷、中石油昆仑好客等诸多品牌,既有外资品牌,也有国内本土品牌,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

2023年那会儿全国排名第一的便利店还是是易捷,门店数量约27699家,这是中石化的零售连锁便利店品牌。

依托于中石化的加油站,易捷遍布在中国的大小城市。你能在上海闹市和贵州山区的加油站里,看到它的身影。

可是仅仅一年之后,中国便利店之王就易主了,美宜佳登顶。

能够在如此残酷的市场中获得迅速扩张,不亚于当年拼多多在阿里和京东的夹缝中崛起。

而美宜佳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关键在于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其他品牌的发展道路,其中的诀窍在于市场定位。

美宜佳就是搞清楚了两个问题:我要赚谁的钱和“我要赚谁的钱”。

前者是瞄准的消费群体是谁,后者是如何从加盟商身上搞钱。

以罗森便利店为例,产品以熟食半熟食为主,因此针对的客群就是那些没有时间做饭,或者说工作节奏快的写字楼人群。

如果开在那些没有足够白领群体的城市,八成死定了。

美宜佳严格遵守了先扎根东莞本土,再布局珠三角地区,然后拓展至广东全省,最后再拓展全国(目前集中于中国中东南地区)。

尤其是最开始扎根东莞的策略,近乎完美填补当时的市场空白。

20世纪90年代初上万家港台商人投资的工厂,将东莞分割成一镇一产业、一镇一中心的地理格局。在东莞,市中心的房价并非东莞市最高,房价最高的行政区域又并非交通中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市中心意味着适合大型百货、超市生长的商圈屈指可数。

我们会看到早期的美宜佳门店,很多就几乎一点没有北京、上海居民常识里的便利店气质。很多不足10平米的美宜佳微型门店,看起来和一个夫妻老婆店没啥区别。

早期定位准确带来的成功,由此获取充足的现金流,才是后来不断扩张的最大本钱。

也就是所谓的“原始积累”。

再者,美宜佳的盈利模式完全不同于全家、7-11之流;这里说的不是单店,而是总部。

全家、711的模式:加盟商赚钱+总部亏损。目前国内主流的连锁便利店都走这个模式,这种模式下,开的店越多,总部的压力就越大,对总部的资金、管理都有很高的要求。

美宜佳的模式:加盟商赚钱+总部赚钱。显而易见,只要开店的速度大于关店的速度,美宜佳就会很好地发展下去。

所以,在市场格局还未确定,大家都在跑马圈地的时代,7-11、全家等品牌在规模方面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美宜佳的。

甚至美宜佳还靠着这套模式把背靠中石化加油站的易捷都给拉了下来,玩下沉市场干翻了祖师爷。

但是以我们过往的经验判断,这种野蛮扩张的路子背后,必定有非常大的隐忧,尤其是这种搞加盟的店,扩张一旦过快,对于单店的照顾自然不会到位。

重数量,而轻质量。

美宜佳在起初发展的几年,确实凭借良好的公司服务,获得了加盟者的青睐,做大后到处是坑。总部是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加盟店永远是弱势地位。

在高速扩张时期,公司内部拓展员会想千方设百计的与招商达成协议去坑加盟者,比如本来不需要入场费,美宜佳拓展员会伪造一份已经签了合同的租赁协议,让加盟者付出更多的钱,或者是找到多名加盟者,谁给的钱多铺位就是谁的。

另外,美宜佳公司对品牌保护距离并不是特别强的,只要有稍微好一点的位置,都会忽悠加盟者去开店,根本就没有什么铺位的调查,所谓的调查只不过是美宜佳拓展员完成任务的手段。

这也就是之前所说:每隔一百米就有一家美宜佳。

对于总部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单店也许是“灾难”。

而这种1年扩张10000家门店的情况下,加盟后的服务也较为一般。

不过这些基本是以极快速度搞扩张,难以避免的伴生问题。

对于美宜佳来说,真正关键的是,能不能在快速扩大的规模之后,把质量给做上去,不然每一次的疯狂开店,疯狂招商加盟都是对品牌信力的伤害。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学一学蜜雪冰城,凭借供应链推动扩张,从而在成本与物流方面,构筑起企业的护城河。

如此,中国便利店一哥的位置才坐得长久。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