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全国连锁咖啡加盟店

本文目录

咖啡重磅消息!Tims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去年营收6.43亿

昨天,咖啡市场又有重磅消息:

北京时间9月29日晚,Ti中国在纳斯达克正式登陆,开始交易。

三年间,Ti中国门店数量增长超10倍,2023~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率为203.4%。

Ti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启发?招股书透露了哪些亮点?一起来看。

Ti中国赴美上市!

一起来看招股书

9月29日,Ti中国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据了解,美东时间2023年8月18日,SPACSivC股东批准了其与Ti中国合并上市的计划;

美东时间9月28日,Ti中国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ivCAiiiC.合并完成,并于9月29日晚9点30分,以股票代码“THCH”在纳斯达克交易。

从招股书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经营情况:

1、3年间,门店增长数量超10倍

招股书显示,Ti中国2023年~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5725.7万元、2.12亿元、6.4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1.9%、203.4%。

整体净亏损有所扩大,分别为1.4亿元和3.8亿元,但全公司净亏损营收占比持续收窄。

2023年12月31日,Ti中国在中国大陆的21个城市拥有390家门店。而截至现在,Ti中国门店总数已经达到了460+。

自营店数量从2023年12月31日的31家,增加至2023年12月31日的373家,3年间,店铺数量增长超10倍。

2、经营成本降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Ti中国一直不断优化经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根据招股书,自营门店层面,食材成本及租金占比均有大幅优化。食材成本占比从2023年的44.9%降至2023年的33.7%;租金占比从39.0%降至24.0%。

2023年到2023年,自营门店调整后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分别为1351.9万,2746.7万,同比增长103.2%,盈利能力提升。

3、2023年,线上订单占比73.0%

在咖啡行业都在发力的数字化方面,招股书显示,Ti中国的数字订单,包括外送和自提订购,约占Ti中国拥有和运营门店收入的73.0%,比2023年约64.2%增长了8.8个百分点。

据了解,从门店选址、库存管理到点餐、用餐反馈,Ti中国正在正在用数字化赋能业务运作的各个方面,通过数据中台收集运营中的各项数据,提升效率。

4、会员数同比增长154.7%

据招股书,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注册会员约为600万,比2023年12月31日的230万增加了154.7%。

盘点Ti中国发展路径:

计划“5年开到2750家”

在此之前,Ti中国就拿下多轮投资,包括连投两轮的腾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钟鼎资本等。

公开资料显示,到2026年,Ti中国将“开足马力”,计划将门店数增加至2750多家,建立“盈利的连锁网络”。

“这意味着,Ti接下来每年平均要开出500~600家左右的新店。”Ti中国首席执行官卢永臣在接受小食代采访时表示,“新店以直营为主,以后会根据后续情况调整加盟店比例。”

一起回顾下Ti中国的发展历程:

196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旁的小镇-汉密尔顿,多伦多枫叶冰球队的传奇后卫TiH创立了Ti咖啡,成为加拿大国民咖啡。2023年5月,TiH母公司RBI和笛卡尔资本集团合资成立TiH中国,布局中国咖啡市场。2023年2月,第4850家Ti门店落地上海人民广场,成为中国首家门店。

2023年5月,Ti中国获得腾讯千万人民币级别的投资,并与腾讯携手在私域流量上进行探索。2023年10月,Ti中国宣布开出100家门店,进驻全国6个城市。2023年11月,Ti中国宣布与麦德龙中国达成战略合作,Ti中国将成为麦德龙中国在国内的独家合作咖啡品牌。首批门店已在国内4个城市开业。2023年3月,Ti中国完成1.945亿美元融资。

有公开数据显示,除了2023年上半年咖啡品牌扩张集体减速外,Ti中国的门店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即便在2023年疫情时期也不例外,这一定程度上透露出Ti中国站稳中国市场的决心。

3次融资、成功上市

“Ti模式”的4个启发

美团美食联合咖门发布的《2023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现制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897亿元,较2023年增长41.71%,预计2023年中国现制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579亿元。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新老玩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如何能站得更稳?我从Ti中国的模式中获得4个启发:

1、平价下的“咖啡+新鲜暖食”体验

有人说,Ti中国的杀手锏是平价。

事实上,相比于国内的平价咖啡来说,Ti中国的价格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平价之下的现制暖食+咖啡的组合,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Ti食物的SKU有40多个,在咖啡品牌中数量居前。

Ti金/红枫店的全套后厨设备,能为顾客在店内现制暖食及烘焙产品,既能保证食物质量,也为食物品类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

咖啡+早餐的组合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未来Ti或将持续提升暖食占比。

与此同时,Ti的产品定价也很有竞争力,单杯咖啡价格集中在15~30元,暖食早餐咖啡+贝果早餐套餐定价19.9元起。

2、产品迎合消费者偏好,本地化渗透到各个方面

把产品、门店、活动做出特色,是提高用户粘性的关键,Ti中国的做法是:本地化经营策略渗透到经营的各个层面。

产品上,除核心鲜萃咖啡以外,其他产品几乎都是本土独立研发,生椰冷萃、爆打柠檬冷萃,都是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

店铺设计上,武汉首店运用了黄鹤楼作为设计元素。

同时,Ti中国还与不同品牌联名,定位并吸引拥有小众爱好的用户群体,提升会员粘性,比如,与腾讯电竞合作在上海,深圳开出三家电竞主题店。

在本土新兴销售方式上,他们也在不断尝试。

8月,官方曾公布,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内,Ti中国在抖音上创造了2000万的交易总额,其中鲜萃咖啡突破90万单,网红贝果近40万单,新客交易占比也非常可观。

3、三种不同店型,社交、外卖需求全覆盖

为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的需求,Ti中国有三种不同的店型:旗舰店、标准店型,以及小面积、满足外带外卖需求的TiG。

消费需求细分的当下,Ti中国还将门店开进了超市和加油站,比如与麦德龙合作开设TiG店中店,中石化易捷开设TiEx小店等。

据了解,Ti的标准店数量最多,占比70%左右,TiG占比约超过20%。

卢永臣在采访中表示,“虽然TiEx店刚推出不久,但业绩表现优异,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在门店数量上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占比将逐年增加。”

4、从选址到点餐,全面数字化

从门店选址、库存管理到点餐、用餐反馈,Ti中国正在用数字化覆盖业务运作的各个方面。

以开店为例,Ti中国通过人口分布、客流、外卖覆盖范围等多个维度数据,精细分类商圈,开发、网规、营运等多部门分别预估新店营业额,进行选址。

这也是当前国内饮品市场的主流方向: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开店成功率。

此次上市,为Ti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但目前,中国咖啡市场专业选手、跨界玩家纷纷上场、“各显神通”,Ti中国顺利登陆纳斯达克,或许只是竞争的开始。

瑞幸咖啡再度开放加盟:首批开放157城市,北上广深均不在列

1月18日,瑞幸咖啡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计划,宣布放开加盟。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瑞幸咖啡在合作模式中强调,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加盟费,同时瑞幸总部支持、共享营销推广资源。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根据加盟申请,目前瑞幸咖啡仅开放了22省/自治区级区域,包括北京、广州等在内的一线以及武汉、成都等大部分省会城市均未开放。

瑞幸咖啡披露的合作详情中显示,加盟方需支付瑞幸咖啡提供的前期投入总费用在35-37万之间。具体包括装修费用11-13万、生产设备19万左右以及保证金5万元。

而加盟商的门槛方面,瑞幸咖啡表示,加盟方个人年龄在25周岁到45周岁之间,没有犯罪记录、失信记录,门店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米即可申请加盟。

瑞幸咖啡强调,其不收取任何形式加盟费。总部还将在营销方面支持,如:新用户可领100元专享抵用金;营销推广资源由总部支持与共享;标准品牌+社交营销SOP手册提供支持。

对于利润模型,瑞幸咖啡表示,“商品收入扣掉成本后100%作为商品毛利返还给新零售运营合作伙伴。只有当毛利超过2万元后,返还比例开始递减,直至8万元以上,比例降低为60%。

除了上述条件,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目前,瑞幸咖啡第一批开放了22个省/自治区的157个城市。这些开放城市大多为三四线城市,北上广深等城市均不在列。在22个省/自治区中,仅有长春和呼和浩特两个省会城市开放。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该加盟业务早在2023年就已经推出。按照瑞幸咖啡的说法,其“受疫情影响”在2023年暂停了这一业务,2023年年初,集团决定重新恢复加盟。

瑞幸咖啡最新经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瑞幸咖啡门店数从4507家减少至3898家。在瑞幸目前的3898家自营商店中,超过60%的商店在2023年11月实现了盈利。而根据业务计划,到2023年,瑞幸咖啡希望拥有4800到6900家自营店。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张鑫

陆正耀“杀回”咖啡领域,库迪咖啡能成为下一个瑞幸吗?

兜兜转转,陆正耀似乎又要回到咖啡领域了。

自因涉及财务造假被瑞幸咖啡“踢出局”后,身为创始人的陆正耀一直没有停下创业脚步。最早的创业项目是共享空间,之后是趣小面、舌尖英雄,这两个被称作“踩在风口上出发”的项目并没有翻起水花,还接连被曝关店。

眼下又有消息称,陆正耀正在筹备新的咖啡品牌CiCff(库迪咖啡)。新京报记者近期获得的一份品牌手册显示,库迪咖啡团队来自瑞幸咖啡、神州租车、神州专车,除了供应咖啡,还提供烘焙产品、简餐、酒水等,这是与瑞幸咖啡最大的不同。

业内人士指出,从前两次食品领域创业情况看,陆正耀在战略选择上忽略了供应链的难度,这次同样也是。虽然从表面看,库迪咖啡算是咖啡领域的创新,但进入现制多品类食品销售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库迪咖啡背后

根据天眼查A显示,库迪咖啡(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王百因,注册资本1亿美元,经营范围包括餐饮服务、食品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等,由MAINMARVELLIMITED全资持股。

库迪咖啡的前身是一家科技公司。企业信息变更记录显示,该公司于今年8月23日发生多项工商变更,企业名称由惠医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变更为库迪咖啡(天津)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餐饮管理、外卖递送服务,以及餐饮服务、食品销售等许可项目。

根据新京报记者近期获得的品牌手册显示,库迪咖啡(天津)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天津,在模式方面,致力于打造以咖啡为核心的多元化场景,并称“公司汇聚咖啡和餐食领域的顶尖团队,以消费者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最人性化的产品、价格和服务。”

品牌手册中还标注其核心管理团队来自瑞幸咖啡、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等大型新经济企业,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对消费者拥有深刻洞察,结合数字化运营能力,构建强大的顶层设计、线上推广和线下落地的体系。

虽然品牌手册并没有标注库迪咖啡是此前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的创业项目,但种种迹象让陆正耀的名字浮出水面。一位接近瑞幸咖啡的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从团队介绍来看,这极有可能是此前陆正耀从瑞幸咖啡带走的一批人,毕竟这三个企业都曾经与陆正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这家库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百因来看,此前浑水公司在做空瑞幸的报告中称王百因是陆正耀在北京大学的EMBA同学。曾经在宝沃汽车的交易中就有王百因的身影。浑水公司当时称,投资者应该谨慎对待这些公司与瑞幸咖啡之间的潜在交易风险。

9月16日,新京报记者尝试联系库迪咖啡方面,天眼查方面仅显示了地址,未能找到联系方式。随后新京报记者拨打天津114电话进行查询,客服人员称该公司电话未登记。

研究咖啡行业的一位证券分析师周晨(化名)向新京报记者称,尽管产品手册称团队来自瑞幸,但他并不认为还有瑞幸内部中高管愿意跟随加入。“瑞幸现在正处于再出发的高速发展期,产品、品牌、门店经营、中后台管理及开店全方面进阶,迎来内部员工和外部投资人的收获期。”

被瑞幸咖啡踢出局

说到陆正耀,就不得不提及瑞幸咖啡的往事。

2017年10月底,瑞幸咖啡实验性门店在北京银河SOHO营业。此后,瑞幸咖啡迅速攻城略地,凭借快速开店、大幅价格补贴、明星代言等高调宣传推广活动,瑞幸咖啡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的核心区域。

作为国内第一家与星巴克叫板的企业,瑞幸咖啡发展“神速”,截至2023年底,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门店数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大咖啡连锁品牌。

然而,2023年4月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根据当时瑞幸咖啡的公告,称发现内部存在虚构成交数据等问题,虚构金额达22亿元。随后引起轩然大波,陆正耀不得不辞去董事长职务。

但作为创始人,陆正耀依然有着瑞幸咖啡的股份。今年1月27日晚间,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收到来自大钲资本牵头、包含私募投资机构IDG资本和ASSG的买方团的股权收购要约,从特定卖方购买总计383425748股瑞幸咖啡A类普通股票。据了解,特定卖方由陆正耀、瑞幸咖啡前CEO钱治亚及其家人的附属公司控制。

而在此之前,瑞幸咖啡曾推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即业内俗称的“毒丸计划”,是较常用的反收购策略之一。瑞幸咖啡当时称,“毒丸计划”在阻止恶意收购的“野蛮人”同时,还能重点防止原财务造假管理层可能的“曲线回归”。

至此,历时一年多的瑞幸咖啡各项债务重组画上句号。随着IDG和ASSG的入局,陆正耀等原管理层的股权彻底完成清算。

三次创业

离开瑞幸咖啡后,陆正耀并没有闲着,而是在不断寻找新创业项目。

2023年1月初,有瑞幸员工在社交软件脉脉上爆出陆正耀率旧部创业共享空间,并称该项目已经持续很长时间。

据公开资料显示,共享空间创业项目的操作手法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面积5平方米左右的智能小房间,按分钟收费,既可以当作客厅,必备的家具一应俱全,还可以改造成如自习室、会议室、贵宾洽谈区、茶室等场所。随后几个月,共享空间项目再无任何声音。

2023年5月12日,有消息称,陆正耀正在筹备一个餐饮品牌,名字或为“小面日记”。媒体报道显示,这一创业项目的策略是先全国开店,要开500家,未来要吸纳其他小吃品牌,做成一个美食城,最终做A。“小面日记”项目的真正名称是趣小面。2023年8月,趣小面在北京开设首个门店,此后陆续在上海、广州、西安、沈阳等一、二线城市开设店铺。没撑过3个月,趣小面又更名为趣巴渝。今年1月,位于北京凤凰汇购物中心的首店关闭,该门店信息也在美团、高德等平台下架。

随后,陆正耀随后将眼光放在了大火的预制菜上。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2月,预制菜品牌“舌尖工坊”(后更名“舌尖英雄”)横空出世。根据公开资料,陆正耀的思路是采用瑞幸咖啡的裂变拓店模式打开市场,一边以“每邀请一位好友,就可获得10元奖励”的形式拉新,一边在各地招募区域代理和加盟商。

借助风口,该项目不断扩张,今年1月底,舌尖科技对外宣布已在线下开了10家“舌尖工坊”直营店,计划从2月底起以加盟模式高速扩张,已签约3000多家加盟商。然而,今年8月10日,舌尖英雄位于北京常营丽景园的北京首店被曝关闭。同时,据公开报道,舌尖英雄多家门店显示在休息中。有加盟商称,加盟舌尖英雄后,门店持续亏损,经营状态不及心理预期。

上述接近瑞幸咖啡的人士称,陆正耀最大的问题是信用破产,融资难度太大。趣小面与预制菜项目失败的问题都在战略选择上忽略了供应链的难度,显然在第三个项目(库迪咖啡)上他们依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如果认识到,他们应该选择更轻更简单的模式。这个阶段进入现制多品类食品销售,显然不是好主意。“从他自身来讲,他还是急需成功的项目改变他的个人声誉和财务危机。”

库迪能否实现泛咖啡化?

在中国市场,咖啡被看作是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连年增长的市场规模加之越来越高的接受度,让咖啡一度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这可能也是陆正耀创业再次选择咖啡的原因。

库迪咖啡的产品手册显示,咖啡在中国已经成为拥有广泛接受度的饮品,库迪咖啡希望更进一步,将咖啡生活化、日常化,真正成为生活方式。库迪的Ci源自意大利特色饼干Bii,是咖啡的佐食,也是咖啡概念的伸展和外延。所以库迪咖啡宣称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是“又”一家咖啡店而已,而是一种全新的泛咖啡化的生活方式。“咖啡、烘焙、简餐、酒吧,总会找到一个维度与你关联。”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库迪咖啡与瑞幸咖啡最大的不同,在于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种类以及适配场景,并打造全时段、多场景、多功能的消费体验。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供应链整合的问题。

周晨对新京报记者说,库迪咖啡有两种类型的门店:面积在80㎡-200㎡的标准店,以及小于50㎡的迷你店。产品矩阵上,库迪咖啡主打全时段餐饮,早上为用户提供咖啡+饼干,中午提供餐食,下午有小吃,晚上有酒。不是现有的星巴克、瑞幸、或者幸运咖的模型,更像是咖啡+简易西餐+小酒馆模式,应该是一种糅合模式,参考了这两年市场大热的咖啡、西餐和小酒馆生意。

对标精酿小馆,这一模式的弊端在于成本太高。因为需要更大的店面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即便是财大气粗的星巴克也并没有开出很多臻选咖啡酒坊。2023年9月在港股上市的海伦司被称为“小酒馆第一股”,上市首年就亏损了2.3亿元。

周晨说,现有咖啡市场品牌竞争充分,瑞幸2017年创设时咖啡市场红利还在(自提模型+饮料化咖啡+移动互联网+外卖体系+一级资本市场),现在咖啡各细分市场、价格带、区域都已经有品牌在“卷”,如果没有创新点而直接切入,亏钱是大概率事件。

新京报记者王子扬

编辑祝凤岚

校对陈荻雁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