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金华神灶?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金华神灶: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2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窜出火光,映红了天,映红了人们一张张喜气洋洋的脸,这就是我们的春节特有的风俗—点旺火。
点旺火的这个“点”也是有讲究的,是得用金黄金黄的麦秸才行。爷爷总是在每年挑麦秸时净了手,郑重其事地用他那浓厚的乡音道“金闪闪,亮堂堂,来年有个好收成。”
到了三十夜里,老爸总把先前挑好了的麦秸,买好了的爆竹一一摆在院中,美其名曰“五瓣梅花阵”,其实就是用了麦秸放于正中,周围用了五门的花炮环个圈,当作梅花五瓣罢了。
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各个家的院子里一齐点火,火光一现,也点燃了周围的引线,烟花爆竹也上了天,在天空中炸开一朵朵琼花,曼妙无比,这年味也愈浓愈重了。
问到为什么要点这旺火呢?一提起这个来,奶奶老是扯着她那独特的大嗓门,嚷道“好了么,可不是那个老灶头儿,不是老糊涂了,不识得自家门在哪了”。她口中的老灶头儿当然就是灶王爷了,自打腊月二十三送了灶王后,到了两年的界点这一日子,得把灶王爷接回来。可是这一家一户的这么多,哪里去找自己家啊!于是便引起了旺火放上了炮作一个信标,给灶王爷示意下,让他好找地儿了吧!
旺火——烧去的是旧年的烦恼,点燃的是新春的美好!在这里我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学们学有所成!
家乡的风俗作文3
在家乡,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过节,我们的风俗也不逊色于别的地区呢!
就拿离我们最近,也最喜庆的节日——春节来说吧!
春节,在我们家乡,过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买肉,买糖,屯年货,生怕去晚了就没得挑了。还有做馍馍,杀公鸡,拜社王爷等风俗。可你不知道吧,这还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乡,过春节啊,很讲究,每天该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坏了风俗。例如阴历腊月二十八需要“把面发”,那就必须“把面发”,缺了少了都不行。还有春节得贴对联,不贴,“福”就不来,也没年味儿。还有吃饺子,象征团圆吉祥,春节就也得必须吃饺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还会收到压岁钱,并且会对长辈说祝福语。
而第二天,则是串门送礼,祝福亲人在新的一年里顺心、健康、有才、进步。我们村里,还会有“会”。就是大家出来摆摊,还有人逛“会”。“会”上可有许多小孩儿见了两眼一亮的:糖画,棉花糖……那儿不仅有吃的零食,面摊也有!卖玩具、衣服、首饰、挂画的也很多,年味儿十足,大家也都喜气洋洋的。十分热闹,人们肩膀碰肩膀,脚尖碰脚跟。
春节还有一个都有的风俗。过年回家,与长辈团圆。这也是家乡的风俗。
还有,家乡过节的风俗很多:端午节,包粽子,系彩绳;重阳节,团聚,插茱萸;七夕节,看星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家乡的风俗,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带着,都要记在心里,做在手上!
家乡的风俗作文4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最终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并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一样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明白这是描绘的哪个传统节日吗?
对,就是咱们中国最隆重、最温馨的节日——春节。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是十分让人期待的,有几件事必不可少。
年夜饭。年夜饭必须是重头戏,这天一家老小会集聚一堂,主妇们一头扎进厨房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满汉全席”来感激长辈、犒劳老公、奖励小孩。我们家里的年夜饭是非十二个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绝对会唠叨我妈“寒碜”。
守岁。年夜饭过后我们能够自由安排活动,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书、下棋……你乐意就行。可是最趣味的是守岁,比谁扛得住,守得越久的红包就越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入睡。
穿新衣戴新帽。这一天必须是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必须崭新而又干净。
拜年。如果说大人们平时十分忙碌,像钟表上的发条不停奔忙的话,这几天的他们似乎都异常清闲,每一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亲访友,见面就说过年好,三句不离一齐喝两杯。我最喜欢跟着跑了,因为我人小辈份也小,大人总免不了要给我发红包,回家拆红包数钱是最欢乐的事情。
在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还很多,乐趣无穷。你的春节一般怎样过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节玩法哟。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们金华人有一种很特别的习俗,那就是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
我就看过几场:牛主把牛牵到赛场上。此时,两牛怒目而视,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奋力斗争,观众则呐喊助威,呼声响彻云霄。败者血肉模糊、仓皇而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将结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成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加倍,威风一时。
金华斗牛不仅仅是现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阅了资料:相传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与鲁肃微服出巡东阳郡(今金华市)。孙权为培养当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东阳郡大兴斗牛之风。自此,婺城区雅畈镇铜山白鹤庙开创斗牛节,铜山也成了金华斗牛的创始地。可是现在并没有了以前的威风:金华斗牛濒临绝迹。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斗牛习俗一直被废止。1992年,金华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欲使这一古老民间娱乐活动重振声威。可好景不长,金华斗牛刚刚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户却因为斗牛经验少、饲养费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纷纷宰牛卖牛。
我们要好好珍惜文化遗产,不让他们受破坏。让金华斗牛重新站在现实的舞台上,不再被人们遗弃。
家乡的风俗作文7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节》之后,也想一展我们家乡春节的风采,快来瞧瞧吧!
腊梅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小区,我就喜欢这梅花香,不为别的,只为腊梅一开就要过年了!这花香也算年味儿吧。随着浓浓的年味儿,我们迎来了春节的前奏——腊八。腊八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忙,原来是熬腊八粥,什么红豆、绿豆、黑豆……什么花生、枣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进去,不一会儿便有了香味儿,这浓浓的粥香也是一种“年味儿”。
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二十三过小年儿了,这天是大年的“彩排”,这天过的好,大年也就更好。这天是要祭灶神的,还得用麦芽糖祭灶神,据说因为麦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事,也有的说,因为麦芽糖是甜的,可以让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这天我们全家大扫除,好表现出新年新气象,上午我们把床单、窗帘、台布……全部洗干净。把地扫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这天早上要去买年货、对联。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挤掉了。回来要把窗花、对联全部贴上。下午还要炖肉,包饺子。包饺子时还要包三、四个“钱饺子”,谁吃到的多,谁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运就多。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来拜年,拿压岁钱。小孩们最喜欢过年,尤其是初一、二,因为有压岁钱拿嘛!但可不是白拿,还要叩头如捣蒜。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
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佮,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莒国历史,源远流长,这里的春节必然会随着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而丰富多彩。
记忆中的春节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大家纷纷忙着看望亲朋好友,乐不可支。临近小年,大家又开始购买糖果、柿饼等年货,等腊月二十三晚上祭祀神仙,尤其是灶王爷。过完小年,人们就见缝插针地打扫房间,将自己的家收拾得一尘不染。
盼星星,盼月亮,久违的除夕终于到来了。这天,我总是先帮助爸爸把各种福字贴好,接着便能随心所欲地玩耍了。夜幕逐渐降临,妈妈端上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整整齐齐地摆上六只酒杯和六双筷子,姥姥倒上三分之一的白酒,倒三次,间隔约五分钟,说是先让神仙来吃。姥姥到阳台烧事先叠好的宝和打好的纸,我则给天底下各路神仙,家里的观音老母、灶王爷、财神爷烧香。大家一起磕头,以示尊重,祈求保佑。
神仙们吃完,我们一边看着春晚,一边相互敬酒,共享年夜饭。在精彩春晚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就到了十二点,爸爸下楼放鞭,妈妈去煮水饺,我再把香烧一遍,吃几个饺子,倒头就睡。
一觉醒来,便是大年初一。先祝福家人一句“新年好”,穿上崭新的衣服,给长辈磕头拜年,说吉祥话,长辈就赠与红包。接下来的几天,无非就是拜年、待客,春节忙碌的影子也渐渐远去了。
年年岁岁,我们一如既往地过一年一度的春节,累并快乐着。
浙江春节习俗有哪些?
浙江春节习俗有
1、搡年糕:腊月二十开始金华神灶,乡村的年糕作坊开始日夜忙碌金华神灶,搡年糕裹粽子是家里的大事金华神灶,年糕多粽子多不仅显示今年收成收丰稔家道殷实,搡年糕煮粽子的过程,还可以预卜来年家道的平安兴旺与否。
2、送灶神:廿三送灶神,萧山民间约定成俗,要祭祀灶君菩萨,这一天俗称“谢灶夜”用三茶六酒、鱼肉水果等食品供奉。祭祀结束后,把旧的灶神像揭下,连同银锭一起焚化,嘴里念念有词:灶神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3、男女老少齐祝福:绍兴人的岁时习俗,不仅历史久远,且颇有地方特色。虽时移世易,不少习俗已与时俱进,但正宗的绍兴人依然代代相传地保留着这些风俗。腌制腊肉、掸尘、裹粽子、祝福、廿三夜送灶、社戏等一系列年俗,独特而具有魅力。
4、百家宴:作为浙江的一个市,温州各地的习俗也不太一样,如瑞安百家宴,壮观异常。想想上百张桌子摆在一起,方圆几百米都弥漫着饭菜的香味,也是醉了。还有趣味的灯会和优美的唱词,值得细细体味。
5、多色戏剧:金华有不少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以戏曲最为著名:婺剧折子戏、浦江乱弹、木偶戏、永康醒感戏、东阳傀儡戏等精彩纷呈。浦江的滚地龙男女老少都喜爱;武义的浪街,清幽乐曲、昆曲小调,是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
金华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1、横店影视城
横店影视城,位于中国东阳市横店境内,为国家-旅游区,距杭州160公里,处于江、浙、沪、闽、赣四小时交通旅游经济圈内。乘飞机、火车或走高速公路均可直达。自1996年以来,横店集团累计投入30个亿资金兴建横店影视城,现已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民居博览城等13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
2、金华双龙洞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双龙洞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3、大红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大红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武义旅游的核心景区,(位于武义县中部,距县城18公里,44省道上松线西侧。)有近10平方公里的典型丹霞地貌,称为“十里丹霞十里画廊”,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幅精美绝伦的自然画卷。景区内生态植被保存完好,竹海、松林郁绿,赤壁、峡谷、洞穴星罗密布,有号称世界丹霞最大赤壁的大红岩;有丹霞地貌共有的沟、谷、洞、柱、壁;象形的狮、象、鲸、猴、龟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4、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
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位于金华市城北8公里西南山麓,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是我国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又称赤松山,相传为晋时黄初平(号赤松子)-得道成仙处。至宋元佑六年(1091年),婺州太守祈雨北山,从此名声大振,游人不绝,誉满东南。宋朝名相王安石赞为横贯东南一道泉。现山、石、水、洞等胜景风貌依然,险、奇、秀、幽的景观气派犹存。
5、大盘山景区
大盘山,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地广人稀,森林茂密,大小山峰5200余座,大气质量和99%的河道水质都常年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古代是名士隐居的世外桃源。磐安的山大都边缘陡峭,而山顶开阔平缓似高台,山间溪流纵横,峡谷连绵,瀑潭成群,鱼虾众多,景区大都以溪为名。大盘山地势东高西低,主峰大盘顶海拔1274米,自古以来,在当地就一直流传着“大盘山脉连九州(指杭州、苏州、湖州、婺州等),水系通天台、仙居、缙云、永康、东阳等五县(市)”之说。
6、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浙江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有“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之美誉的浙江省武义县境内,距武义县城60公里,总面积1327.69公顷。公园属中山地貌,峰峦叠嶂,高耸云霄,千米以上山峰林立,最高点牛头山海拔1560米,为浙中之巅。由于地形切割深度达200~400米,断崖、峭壁、险壑错综有致,壮观优美。公园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凉爽的小气候特征。
7、仙华山
仙华山又名仙姑山,位于浦江县城北9公里处,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主峰少女峰,海拔728米相传因轩辕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而得名。仙华山崛起于1.5亿年前的中生代,由于燕山运动强烈的断裂挤压和火山活动而形成。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山顶缓坡地发育良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四季分明,气温适中,景区气温比县城低5℃左右。山地植被覆盖率约90%。交通方便。
8、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国际商贸城坐落于义乌市区繁华的稠州路,是目前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也是我国规模最大,国际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商品批发市场。国际商贸城现有经营面积170万平方米,占地约有1平方公里,3万余个商位。有一种说法,如果你在每个商位停留一分钟,按一天8个小时计算,逛完整个国际商贸城需要两三个月时间,足见市场规模之大。
9、诸葛八卦村
导游:位于兰溪城西18公里,古称“高隆”,村中有3000余人是诸葛亮嫡传后裔,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诸葛村整体结构是诸葛亮第27代裔诸葛大狮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的,村内弄堂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
10、横店红色旅游城
横店红色旅游城,是继横店影视城后,横店又建起了一座以弘扬革命传统为主题,集教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城。这是横店社团经济企业联合会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号召,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培育和塑造民族精神,增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国防意识,所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文化工程。
七十二行祖师爷(续)
七十二行祖师爷(续)
36、糕点祖师爷——闻仲
闻仲,《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王朝中的太师。武王伐纣时,闻仲随军出征。他用饴糖与炒熟谷粉制作糖饼,风干后作为士兵的军粮,这是我国糕点的雏形,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做太师饼。闻仲因此也就成为糕点行业的祖师爷。
37、馒头祖师爷——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好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相传在七擒孟获平定西南之时,诸葛亮率军渡泸水,猖神阻道有待人头祭祀,诸葛亮用蒸成面皮包裹牛羊肉馅的“蛮头”,以代替“南蛮”俘虏的首级祭祀亡灵。因此成为制造“馒头”行业的祖师爷。
38、厨师祖师爷——詹王
詹王,相传詹王又名詹鼠,湖北广水市(原名应山县)人,出生于战乱纷飞的南北朝时代,从小机智聪明;长大后拥有精湛的厨艺和仁爱的情怀,为救厨师,詹鼠愤而揭榜上谏隋文帝,让隋文帝悟出治国安邦之道。为感念詹鼠,隋文帝封詹鼠为詹王,民间尊詹王为厨师福星,餐饮业敬詹王为祖师爷。
39、饭馆祖师爷——灶君、春秋易牙
灶君,也称灶王、灶神、灶王爷、东厨司令,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司饮食之神。民间认为灶君会在旧历年尾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意愿,所以家家都会祭拜灶君,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也有写成狄牙的。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也就是专管料理齐桓公饮食的厨师。他擅长于调味,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
40、旅店祖师爷—— 孟尝君
孟尝君(?—前279年),性田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以轻财下士著称。他先任齐相,发展合纵抗秦势力,后任魏相,转而联赵、燕等国,附秦攻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权变之臣。因门下食客数千人,遂成后世旅店业的祖师爷。
41、饮食祖师爷——彭祖
彭祖,一作彭铿,或云姓?名铿,大彭氏国(今江苏徐州)人。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后背道教奉为仙宾被帝尧封于大彭。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彭祖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野鸡汤),被尊为饮食业的祖师爷。
42、旅游祖师爷——明末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好霞客,名南直隶(今江苏)江阴人。先后游历了十六个省,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将旅行期间观察所得,均作详细记录,著为《徐霞客游记》。是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被称为“千古奇”。
43、木匠祖师爷(建筑业)——鲁班
鲁班,姓公输,名般。约生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鲁国人。出生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多有发明,如攻城云梯、磨粉的石岂、曲尺、墨斗、锯子、刨子,钻子等,我国的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爷。
44、玉器祖师爷——丘处机
丘处机(公元1148—1227年),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金朝末年,全真道第五任掌教。著有词集。据传说,他早年就掌握了全套琢玉五技艺,故被后人奉为玉器的祖师爷。
45、裁缝祖师爷(裁缝业)——轩辕(黄帝)
轩辕为复姓,尊称黄帝。中国古代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他播百谷草木,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先祖。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被裁缝业敬为祖师。
46、称匠祖师爷——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年)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因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戥称为生,人称“胡钉铰”。后被称匠奉为祖师爷。
47、屠宰业祖师爷——张飞、 真武大帝****
张飞(?—221年),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早年以杀猪为业,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排行第三,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因从事屠宰业,故被该行业奉为祖师。
真武大帝年轻时以杀猪为业,但心地善良,后为观世音菩萨渡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得道。
48、扎彩业祖师爷——五道真君
五道真君,阴间的神,代表着人死后的灵魂。扎彩艺术起源于丧俗,他讲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故扎彩业奉五道真君为始祖。
49、针业祖师爷——刘海
刘海,传说是晚唐五代人,曾位至宰相。因道士提醒,佯狂歌舞,远游秦川。最后修道成仙,被道教奉为“北宗五祖”之一,号海蟾子,又被称为刘海蟾。“刘海戏金蟾”的故事中,有“线过金钱眼”的动作,刘海从此成为针业的保护神。
50、镖行祖师爷——达摩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的始祖。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被奉为镖行祖师。
51、纺织祖师爷(织布业)——黄道婆
黄道婆又称黄婆,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人,生活在宋末元初。十多岁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堪家庭虐待,随黄浦江海船逃到海南岛崖州。在崖州随黎族人学习纺织。后回到故乡教当地妇女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棉纺业的始祖。
52、制陶祖师爷——宁封子
宁封子,又称龙跷真人,为古代仙人。据《列仙传》载,他原为皇帝陶正。其时洪水泛滥,人居洞穴,每到山下取水,无盛水器。宁封偶于火中得硬泥,遂悟作陶之理。后授黄帝以《龙跷经》,被封为五岳真人。
53、梳篦祖师爷——赫连
赫连,传说中的能工巧匠。他琢磨创制梳理头发的工具,被认为私造“怪物”而问成死罪,因得到狱首相助,把木梳送呈嫘祖娘娘,从而使轩辕黄帝洞察冤狱,赦赫连无罪。从此人们尊崇赫连为梳篦业始祖。
54、窑匠祖师爷(治铸业)——老子(太上老君)
老子,太上老君,生卒年月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曾任周朝藏宣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多个行业,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
55、竹编业祖师——张班
张班,传说鲁班有个小徒弟张班,既调皮又不用心学艺,鲁班一气之下,把他赶出家门。他只得在竹林边的洞穴中住下,还用竹子编出了各种生活用品,并编一只精美的篮子送给师娘,鲁班因此传授给他独门技艺,后人遂尊张班为竹编祖师。
56、剪刀祖师爷——张小泉
张小泉,明末安徽黟县会昌乡人。他使用闻名的“龙泉”铜为原料制成的剪刀,用钢均匀,磨
57、花炮祖师爷——祝融
祝融,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以火烧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也有人说祝融叫重黎,在担任火正官时,黄帝赐他姓“祝融氏”。
58、泥塑祖师爷——女娲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因此也被传为婚姻女神。女娲石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59、会计祖师爷——桑弘羊
桑弘羊(公元前152—前80年),西汉政治家,洛阳人。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后任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是著名的理财家,被后人敬为会计行的祖师。
60、盐业祖师爷——蚩尤
蚩尤,山西运城解州人,为九黎部落的酋长。他率领众多先民开发盐池,冶铜造器,发展农业耕作,研造军械,富甲一方,名扬天下。皇帝和炎帝联盟,又策反了解州本地人,内外夹攻,破了蚩尤的坚固堡垒,蚩尤终不敌而殒。
61、皮匠祖师爷——比干
比干,商代人。商末野兽横行,闹得民不聊生。传说比干为了救民于水火,调军队剿灭了所有的野兽。兽肉被分吃后,比干集思广益,发明了用硝鞣制的方法,使兽皮柔软而不变质,他还把制裘技术都传授给人们,因此被皮匠业奉为祖师。
62、车运祖师爷——马王爷
马王爷,传说马神原是上天的房星,又称“天驷”。他原为王母驾车,蟠桃会时,被留在天门外,由于发牢骚后被贬下人间。在赵州,张果老与鲁班斗法,鲁班气得抠下了一只眼睛,被马王爷安在自己头上,于是就成了三只眼。
63、水运祖师爷——杨泗将军
杨泗将军,宋代湖南长沙人氏。传说他曾经除掉河中兴风作浪的孽龙。因其能斩除蛟龙,平定水患,故被水运行业敬为保护神。
64、商业祖师爷(典当、银行)——赵公明、春秋范蠡
赵公明即赵玄坛,亦称赵公元师。道教所奉的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
范蠡,字少伯春秋楚国(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他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国,功成后弃宫经商,游齐国称鸱夷子皮。与西施泛舟五湖,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经商曾“三致千金”均散济贫民,其商德极受后人崇敬。在陶(今山东定陶)称“陶朱公”,乃中国儒商之鼻祖。后人尊称“商圣”。
65、仓储祖师爷——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韩信因计谋不能被项羽采纳而离开楚军,投奔刘邦,曾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
66、丝织祖师爷(纺织业)——嫘祖(黄帝妻子)
嫘祖,中国古代就有“丝绸之国”之称,是最早发明种桑饲蚕的国家。传说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后人都尊奉她为“蚕神嫘祖娘娘”。
67、鞋匠祖师爷——战国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赛马”和“围魏救赵”闻名。曾与庞涓为同窗,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因庞涓陷害而遭膑刑。传说孙膑为保护被削去髌骨的伤腿,双脚不能行走,又不能支撑起来。于是就设计了一种类似于高腰皮靴的鞋,用兽皮制成有史以来第一双过膝皮靴。后世的鞋匠于是把孙膑尊为保护神。
68、理发祖师爷——罗祖
罗祖,关于罗祖,有三种传说。一说为唐明皇时人;一说为武则天时人;一说为清代人。传说雍正皇帝头上害“癞疮”,其头无人敢剃,罗祖扮为道人,给皇帝剃完头,还用中草药治好了皇帝的“癞疮”,于是龙颜大悦,封道长为“剃发师祖”。
69、当铺祖师爷——马援
马援(公元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马援视钱财富贵如粪土,他将万贯家财,散给了亲友族人及边塞上的百姓。后世当铺业尊他为祖师爷。
70、刺绣祖师爷——卢媚娘
卢媚娘,唐代广东人。据史籍记载,她幼而慧悟,工巧无比,曾在宫中绣制宫廷用品,唐顺宗称她为“神姑”。她能在一幅一尺见方的丝绢上绣出一卷佛经《法华经》,字体比粟米还小,而且点划分明。
71、染业祖师(染坊业)——梅葛二仙(西汉梅福、东晋葛洪)
梅葛,是梅福与葛洪的合称,他们曾是炼丹的方士,而炼丹与印染原料有些关系,据说曾在炼丹中发现和发明了黄、蓝、绿灯好几种染布的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遂被后世的染织者尊为祖师爷。
72、澡堂业祖师(修脚)——智公禅师
智公禅师,一说志公,俗称“智公禅师”和“志公祖师”,史有其人。相传,他禅杖上挂有修脚刀具,曾为佛祖释迦摩尼、达摩老祖及周文王等人修过脚,治过足疾。北京澡堂业为修脚匠所创,修脚匠奉志公为祖师,故澡堂业也奉志公为祖师。
以上只是众多行业中的一部分,其实行业的工种决不止“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三千六百行也不止。不过“七十二行”只是概括数,是个统称,多年来习惯成自然,说起来方便,听起来顺耳,所以说起行业还是笼统地称“七十二行”。比如还有如下。。。。
司法、牢狱祖师:皋陶
传说他是中国上古“五帝”之首黄帝的长子少昊(玄嚣)的后裔,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
火腿祖师——宋朝宗泽
抗金名将宗泽是浙江金华义乌人,他一次带着家乡腌制的猪腿进献给宋钦宗,咸猪腿肉色、香、味俱全,因为色泽鲜红如火,宋钦宗就赐名“火腿”,从此火腿成了贡品。
烤鸭祖师----朱元璋
话说朱元璋称帝后定都南京,他酷爱吃鸭肉,但水煮、红烧、清蒸的鸭子吃多了便觉得腻烦,整日闷闷不乐。宫廷御厨们绞尽脑汁,改变了传统烹制方法,采用果木炭火挂炉烘烤,使鸭子肉质细嫩、肥而不腻,被朱元璋命名为“烤鸭”。
咸菜祖师——秦始皇
据说修筑万里长城时,秦始皇想出将青菜变咸菜的办法,解决了民工长期吃菜的问题。
涮羊肉祖师---忽必烈
据说忽必烈南下作战,战斗间歇时忙着吃饭,厨师来不及做传统的炖羊肉,就将羊肉切薄片用沸水涮,发现味道甘美异常,从此流传开来。
竹篾****祖师--- 绿衣人****
教育祖师---孔子
孔子,春秋鲁国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中医针灸祖师---北宋王唯一
王唯一,宋代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 ,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合可分,体表刻有针灸穴位名,用于教学和考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医妇产科祖师---唐代陈靖姑
陈靖姑,小名陈十四,福建省汉族民间称之娘奶、奶娘、夫人奶、临水夫人、陈奶夫人、顺天圣母等。陈靖姑是汉族民间信仰之一,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膏药祖师——铁拐李
八仙之一,因为传说他背上的大葫芦里保存着神奇的丹药。所以后来中国社会上从事膏药行业的人就把他看作自己的祖师。
文具书店祖师——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黄帝之子,名挥,善于造弦张网因而以张为姓,累世托生为儒,曾辅佐周公,留心经典,文采斐然,深受天下学子文人崇敬。
人相祖师——风后氏
风后氏,远古黄帝宰相,精通相术,首创风鉴之学。
命相祖师——麻衣仙
麻衣仙,精通民间相人术,著有麻衣相法流传于世。
烧窑祖师——女娲娘娘
神话记载女娲炼石而补天,是窑业之始祖发明人。
美容祖师——清代李渔
李渔,清代戏曲家,人称李十郎,精于谱曲,指导艺人姿态表演及化妆。
娼妓祖师——管仲
管仲首创市妓和妓院, 成为娼妓制度的创始人。
叫化祖师——五代·南唐韩熙载
韩熙载爱扮作乞丐,到各妻妾房前乞讨。
槟榔祖师——唐代韩愈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因批评时政,遭贬官潮州,因水土不服身患湿寒之症,因吃槟榔而病愈。
干鲜果祖师——王母娘娘
果农果商们要供奉王母娘娘,是因为说她有两件宝贝,一是不死之药;一是吃了能长生不死的仙桃。
歌艺祖师——唐代老郎神
相传唐代有灰狼变成红衣童子指导皇室梨园子弟练唱成果非凡,以娱唐明皇声色冶游。
说唱道情祖师——张果老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常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
小偷祖师——北宋时迁
时迁在梁山被封为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人们说他是天上的地煞星下界,为“地贼星鼓上蚤时迁”,难怪盗贼要奉他为祖师爷了。
仆役祖师——钟三郎
银楼祖师——欧岐佛
玉石祖师——白衣绅
铜铁祖师——毡探老祖
白铁祖师——白云老祖
磨刀祖师——马上皇帝
扎柳祖师——范丹
牲口牙祖师——马神
花行、花农祖师——花王神
孵化祖师——张五、陆相公
音乐祖师——洪涯(白眉神)
武术祖师——明朝张三丰
七十二行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