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马桩有什么讲究?
拴马桩一般多竖于大门外两侧,常与上马石配套使用,柱身多为四方型和八棱型。拴马桩材料多用灰青石、黑青石,细砂石较少,高度两米多至三米不等。
拴马桩的桩首和桩颈所雕刻的图案、文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桩首雕猴,为封侯加爵吉祥意;桩颈浮雕海水山石,即寿山福海吉祥意。狮子与驯狮胡人桩首令人注目,在对关中地区拴马桩的考察中发现,这两类拴马桩占绝大多数。
拴马桩”是广泛流传于陕西渭南乡村的民间石雕品,也称“拴马石”。现在藏有拴马桩最多的是关中民俗博物院,关中民俗博物院藏有8600多根拴马桩。
在农家宅院,门前用以拴马、牛等牲畜的石雕桩。雕刻精美的拴马桩称“样桩”、“看桩”。拴马桩所用石材多是灰青石、黑青石,少数用细砂石。一般大型的通高约300厘米,中型的约260厘米,小型约230厘米。
自从人类驯化马,并为人骑乘运输起,拴马桩就必不可少。最初没有固定的拴马桩,一棵树,一根木桩子,一块石头,只要能固定马缰绳就可以了。
现在在蒙古的呼伦湖中竖立着一块不规则的长方形石柱,相传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拴马桩,它可能就是元代拴马桩的雏形。明清两代,石刻的拴马桩已非常普遍,民国以后,汽车等新的代步工具慢慢替代了骑马出行,拴马桩就逐渐减少了。
拴马桩有什么寓意?
拴马桩是耳朵长的肉桩,人们称拴马桩,耳朵长这种肉桩寓意以后会很富有能买得马(过去没有汽车),做交通工具,所以耳朵上肉桩称作拴马桩,过去只有钱能有高头大马。
拴马桩不仅拴的是牲畜,也拴着主人的心、稳着主人的神。拴马桩就像挑灯笼的竹棍,这家人红红火火的日子要靠门口的这个“望桩”挑着才行。
拴马桩又像日夜燃烧不尽的香烛,这家人亮亮堂堂的光景要靠这根“高香”点着才行。
拴马桩又像系船的铁锚,这家人颠颠簸簸的船靠岸,要靠这颗“铆钉”钉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