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石窟

四大石窟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按照石窟建造年代依次为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麦积山大同市云冈石窟、洛阳市龙门石窟,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四大石窟中的莫高窟是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现存735个洞窟,融合建筑、彩塑与壁画艺术,保存有近五万件藏经洞文献。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1978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现存45个主要洞窟,造像达51000余躯,其早期“昙曜五窟”具有西域艺术风格。龙门石窟开凿于拓跋宏迁都洛阳前后,现存窟龛2345个,卢舍那大佛保存有金、银元素及彩绘残留。2007年5月,龙门石窟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年,现存194个洞窟,以泥塑艺术见长,栈道工程展现古代建造智慧。

四大石窟艺术沿丝绸之路传入,历经本土化发展。莫高窟通过数字技术完成295个洞窟壁画数字化保存,云冈石窟实现等比例3D打印复原展示,龙门石窟运用AR技术虚拟复位流失文物,麦积山石窟采用内窥镜技术研究泥塑结构。国家出台《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崖体加固、环境治理等130余项工程,建立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开展预防性保护研究。

定义

四大石窟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按照石窟建造年代依次为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麦积山大同市云冈石窟、洛阳市龙门石窟,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石窟介绍

莫高窟

莫高窟(Mogao Caves)是中国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也是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丝路明珠”“东方艺术明珠”,别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莫高窟以其彩塑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开凿兴建的年代,不同的文献资料记载稍有出入。目前多数学者所同意的观点是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其营建经历了五胡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西夏等朝代,至元朝代(1271年~1368年)基本结束,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是东西方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洞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5层,最高处达50米,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其建筑主要是四大石窟,还有许多木构建筑,如栈道、窟檐、楼阁等。莫高窟主要景点有九层楼、三层楼、藏经洞等。

莫高窟包含的内容涉及4—11世纪敦煌市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跨越7个世纪,是名副其实的“石室宝藏”。莫高窟艺术代表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对世界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莫高窟于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87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中国天水市麦积区的麦积山上,地处秦岭西端北侧,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占地面积215平方公里,为中国AAAAA级旅游景点。自北魏时期开始建造,历经东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十国西夏、元等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总共有202个洞窟,分布在麦积山南北两侧的悬崖峭壁上,洞窟内保存了众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品之一。其中,第45窟的“千手千眼观音”和第61窟的“伎乐图”是麦积山石窟的代表作之一,前者是中国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大、造型最为逼真、技法最为精湛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被誉为“中国古代塑像之冠”,后者则描绘了唐代宫廷音乐舞蹈的盛况,是中国古代音乐舞蹈艺术史上的珍贵资料。此外,麦积山石窟还保存有大量的石刻碑文,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颜真卿所题写的《麦山石窟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其保存状况较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四大石窟开展了文物环境监测工作、对濒危塑像、壁画采取了牵拉支顶应急措施、建起图书资料室等保护工作。麦积山石窟1961年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又作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处。云冈石窟是“四大石窟”之一,与“印度阿旃[zhān]陀石窟”和“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列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中明显鲜卑族特色的历史遗迹景观,展示了印度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

云冈石窟的历史距今已有约1500年。北魏皇始三年(398年),拓跋珪拓跋珪将首都从盛乐(今和林格尔县)迁至平城区(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冲。拓跋濬拓跋濬即位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复法后的和平年间(460—465年),兴盛于拓跋宏都平城的太和年间(477—494年),衰微于迁都洛阳市后的北魏后期(494—525年),前后约60多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云冈石窟规模约1公里,分为东、中、西三区。主要景点有石窟群、昙曜广场、灵岩寺石佛古寺等,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大小窟龛252个,雕刻面积18000余平方米。造像高度从2厘米到17米不等,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共有59000余尊。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的政治雄心。与中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61年,云冈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中国佛教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宝库中第一次由一个民族、一个朝代雕刻而成的,也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位于中国洛阳市的石刻艺术群,占地面积31.7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皇家石窟寺遗存,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现存窟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位居中国四大石窟之首。

伊阙关原名伊阙,龙门之名始于隋朝。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至隋、唐、宋等朝代,造像活动于北魏(公元493年至528年)时期进入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为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魏字洞等,天宝(公元636年至746年)时期进入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为潜溪寺、宾阳南洞、奉先寺、万佛洞等。其他时期造像活动较少,多在已有洞窟的基础上加开小型龛像,且部分为劣品。金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龙门石窟屡遭破坏、盗掘,损失惨重,偶有修缮,不尽人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门石窟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受到了各文物保护单位的研究修缮、开发保护。1982年,龙门石窟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公众开放,主要景点有潜溪寺古阳洞、看经寺等。

龙门石窟艺术、文化特点表现多元,造像风格多样,从北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过渡到唐朝“躯体丰腴,面相圆润”的大唐风范,更有与外来文化融合所产生的造像、装饰,如优填王像、佛塔、西域纹样及服饰。龙门石窟的雕刻刀法为浅平直平阶梯式刀法,雕刻技法全面多变,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线刻、平雕等。龙门石窟北魏与天宝时期窟型与装饰特点各有不同,窟顶二者多为穹窿顶,窟底北魏多为马蹄形与方形,唐代则多为方形,北魏石窟装饰图案丰富、复杂细致,唐代石窟装饰则趋于简单化、程序化。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寺最大的摩崖古西安碑林博物馆,书法形式多样、体法多变、淳朴天然,代表作品有龙门二十品、陈抟十字卷碑、伊阙佛龛碑等,此外中国历代文人也多于龙门石窟留下赞美诗篇,如唐代白居易的《修香山寺记》、北宋赵恒的《龙门铭》等。龙门石窟传承着优秀的中华文化,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价值。

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龙门石窟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2007年5月,龙门石窟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

开发保护

截至2025年1月,四大石窟中的莫高窟通过数字技术完成295个洞窟壁画数字化保存,云冈石窟实现等比例3D打印复原展示,龙门石窟运用AR技术虚拟复位流失文物,麦积山石窟采用内窥镜技术研究泥塑结构。国家出台《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崖体加固、环境治理等130余项工程,建立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开展预防性保护研究。

参考资料

传统荟萃 | 四大石窟.山东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5-11-06

【敦煌文化知识】人类文化艺术的圣殿——莫高窟. 甘肃省文化博览局.2025-11-08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 走进千年石窟,探寻中华文明的瑰宝.河南省人民政府.2025-11-08

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2025-11-06

匠心守护四大石窟(人民眼·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湖南政研网.2025-11-08

Mogao Caves.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23-10-14

莫高窟.国家文物局.2023-10-09

中国的世界遗产.央视网.2023-10-09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央视网.2023-10-09

【公务员考试常识:我国四大石窟】.新浪微博.2025-05-06

洛阳龙门石窟.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1-11

敦煌莫高窟.甘肃省文物局.2023-10-09

敦煌说|我爱你,正如深爱莫高窟.敦煌研究院.2023-10-24

樊锦诗:敦煌莫高窟及其现代文化角色.国家文物局.2023-10-24

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10-09

樊锦诗:敦煌只有一个.百家号.2023-11-11

世界遗产在中国|沙漠最高处:敦煌莫高窟.百家号(新华网).2025-08-07

敦煌石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07

“羲皇故里 寻根祭祖” 伏羲始祖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八).天水市人民政府.2025-08-14

景点介绍-麦积山石窟.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3-08-25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央广网.2023-07-06

全国人大代表冯文戈:让麦积山石窟文化艺术魅力进一步绽放.麦积山石窟.2023-08-24

【道中华】丝路明珠麦积山石窟的历史与艺术(上)丨丝路石窟系列之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5-05

麦积山.麦积山石窟.2023-05-05

麦积山.央视网.2023-05-05

麦积山石窟.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2023-05-05

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七十年(三).麦积山石窟.2023-08-24

踏寻东方微笑 做好传承担当 ——访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麦积山石窟.2023-08-25

丝路明珠麦积山石窟的历史与艺术(上)丨丝路石窟系列之③.兰州新闻网.2023-08-25

旅游频道 > 中华旅游目的地精选-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首页 > 正文.央视网.2023-06-04

云冈石窟概况.云冈石窟.2023-08-25

云冈石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6-04

中国优秀土木工程系列:云冈石窟.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25-10-03

石窟概况.云冈石窟.2023-08-25

【5A 】大同市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8-27

云冈石窟.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3-08-26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官网.2023-08-25

龙门石窟用“硬功夫”赢“大考”.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7

龙门鉴美:中国最大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8

"国宝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东山石窟"千手千眼观音龛".中国国情.2023-05-28

定了!龙门石窟被确认为中国四大石窟之首.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8

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官网.2023-05-28

龙门石窟美在哪里?.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7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研究院官网.2023-05-31

龙门石窟中的世界文化交流.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8

..2023-07-28

..2023-06-08

龙门石窟装饰艺术.龙门石窟研究院官网.2023-05-31

开学第一课——龙门石窟的文化之美.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8

为您答疑解惑|一键get景区入园关键信息.微信公众平台·智游龙门石窟小程序.2023-05-28

Longmen Grottoes.龙门石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2023-07-28

史志数据库 >.洛阳史志数据库.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