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麟(1873年-1945年),字勋臣,小名尕老,回族,甘肃省临夏县柴墩岭人,马海晏次子,马麒胞弟,西北马家军阀之一。
8岁时,马麟入私塾读书,在癿藏大寺学习伊斯兰教经典。1891年后在家乡经商,经营皮毛和牲畜。1895年,马麟参加反清起事,后随父降清。1900年,马麟随父兄在北京东交民巷、直隶廊坊阻击八国联军,任河州镇马队哨官,两宫西逃时随兄护驾。1901年,回河州。1909年,任步营管带、都司衔。辛亥革命后,马麟入精锐西军为先锋,旋升任游击。1913年,任宁海巡防马步全军帮统,右营统领兼第二营管带。1915年,马麟任玉树防务支队司令。1925年,冯玉祥改编宁海军为国民军新编第二十六师,马麟任副师长。1926年,马麟任甘边宁海护军使署参谋长。1929年2月,马麟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30年,率部进驻兰州市,任甘肃省保安司令。1931年8月,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1933年,上任青海省政府主席。1935年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36年5月,马步芳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麟被迫赴临夏回族自治州癿藏。同年10月,赴麦加朝觐。1937年10月,马麟任第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1938年3月,马麟被免去青海省主席,调任国民政府委员。1941年,马麟以国民政府委员名义退居老家。1945年1月26日,马麟病逝家中,终年71岁。
人物生平
马麟出生于1876年,后迁居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癿藏。8岁时,马麟入私塾读书,在癿藏大寺学习伊斯兰教经典。1891年后在家乡经商,经营皮毛和牲畜。
1895年河湟之变,马麟参加反清起事并围攻河州城,后随父降清。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期间,马麟随父兄在北京东交民巷、直隶廊坊阻击侵略军,任河州镇马队哨官,两宫西逃时随兄护驾。1901年,回河州。1909年,任步营管带、都司衔。辛亥革命后,马麟入精锐西军为先锋,旋升任游击。1913年,任宁海巡防马步全军帮统,右营统领兼第二营管带,驻防拉卜楞(夏河)。1915年,马麟任玉树防务支队司令,驻防结古。1917年,马麟率部镇压昌光“宗社党”复辟。1918-1924年,马麟多次平定青海甘肃藏羌动乱。1925年,冯玉祥改编宁海军为国民军新编第二十六师,马麟任副师长。1926年,马麟任甘边宁海护军使署参谋长。1929年2月,马麟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30年,应甘肃省护理督军王祯之请,率部进驻兰州市,任甘肃省保安司令,编建甘肃暂编骑兵第一师,任师长。1931年,驻防武威郡(武威市)。同年8月,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1933年,上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同年,与西藏自治区缔结“青藏合约”。1935年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36年5月,马步芳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麟被迫赴临夏回族自治州癿藏。同年10月,赴麦加朝觐。1937年10月,马麟任第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1938年3月,马麟被免去青海省主席,调任国民政府委员。1941年,马麟以国民政府委员名义退居老家。返回老家后,马麟在当地购买土地,修建了占地500亩的“凤林园”,整个风林园造价据估计近千万元。
1945年1月26日,马麟病逝家中,终年71岁。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马麟与马麒相比,更为稳重持平。三十年代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曾这样描写他:“马氏身躯之高,最少在七尺以上,谈话夹重浊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土音,态度比较忠厚,持论亦为和平派人物。”事实也是如此。在陆(洪涛)、马(麒)政争中,他调解过陆马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在国民军与马麒之间的紧张时刻,他出面与刘郁芬和国民军周旋,并取得刘之信任;马仲英倡乱河州后,回汉仇杀再起,他又以居间人身份,每日在河州西乡放船接渡汉民回庄,并为之发放赈款救粮,因此在河州一般回汉族心目中,他是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就当时马氏诸兄弟子侄而论,在社会上的地位声望除马麒之外,便以马麟为高了。(范长江 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