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嘴暴动

罗家嘴暴动发生在1930年6月6日,是由中共桐城县委领导的一次武装暴动,其目的是建立革命武装和游击根据地。此次暴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在皖中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背景

政治环境

1927年8月,中共庐江特支成立后,桐庐边境的庐南七架桥地区相继建立了党的组织。1929年春,中共安徽省临委委员王步文在此潜居3个多月,帮助发展党团和农民协会组织,成立了中共七架桥区委,农会会员发展到千余人。然而,当地由张晏清和张栋才率领的两个民团却反动透顶,人民对他们深恶痛绝。

预备工作

1929年6月,中共桐城县委作出“发展党的组织与发展军事组织齐头并进”的决议。1930年2月21日晚,中共桐城县委及军事负责人陈雪吾、王靖江、张顺卿等人以探亲访友为名,在中共孔城镇党支部书记齐德高的配合下,率农会会员夺取孔城商团武装18支枪和一批子弹,又连夜转移至方家仓,为武装暴动做准备。同年5月初,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桐城县会宫召开会议,决定组织暴动,建立革命武装和游击根据地,并将桐城暴动武装编为鄂豫皖边区红军独立第三师第二团。

过程

1930年6月6日,暴动人员分三路集合。陈雪吾、张顺卿、陶国器、朱锦明、吴克正、邢炳坤等40余人从方家仓取出隐藏的武器,乘船经麻布河上游到府君庙,但由于风向问题未能准时到达;吴大章、周正超、孔城镇的北三队、桐城县高木匠(修枪者)等8人先行到达府君庙;胡芳远则从桐东七家山(白云岩附近)集中党员30余人,但因吴西胜驳壳枪走火,打伤了自己的腿,延误了时间而迟到。当晚,共聚集了70多人,均为党团员,拥有长短枪若干。队伍在郑良模的带领下,穿过母子坟,向庐南罗家嘴前进。原计划是在夜间围攻七架桥的张晏清民团,但因天亮而改变计划,队伍暂时隐蔽在罗家嘴。不幸的是,行动被地主李静甫告密,七架桥的张晏清、罗昌河的张栋才两民团纠集了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于7日上午8时许包围了罗家嘴,同时又给庐江其他反动武装报信,要求增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陈雪吾号召队员英勇战斗,吴克正在墙上进行政治攻势。尽管如此,队伍还是被迫撤退,期间王靖江牺牲。一些队员继续抵抗,但最终被捕,其中张佩卿在狱中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结果与影响

罗家嘴暴动因兵力悬殊、计划不周全以及缺乏应变措施而失败。尽管如此,暴动队伍的基本力量成为了后来桐庐中共党组织发展的骨干。

参考资料

安徽桐城旅游八大景点推荐,桐城旅游攻略,桐城好玩的地方.好看视频.2024-11-25

游击根据地——人民争取胜利的根据地.百家号.2024-11-25

我国武装力量有哪些?.微信.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