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源

何思源(1896年7月-1982年4月28日),男,汉族,字仙槎,出生于菏泽市,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中国教育家、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常自称“曹州府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何思源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上“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集会游行,并参与了火烧赵家楼等爱国斗争。同年,他考取官费赴美留学。1923年,何思源转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经济。次年,他进入巴黎大学继续研究经济,并写了《国际经济政策》一书。1926年,何思源回到广州市,出任中山大学经济系主任兼职图书馆馆长。1927年,他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6月,何思源被任命为“国民党山东省省党部改组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参与策划在山东“清党”。1928年4月,他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副主任兼法科主任。次月,何思源被蒋介石任命为北伐军政治部代理主任,随军进入山东。6月,何思源担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1929年,何思源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山东省政府委员。抗日战争期间,何思源从1938年至1942年又兼任鲁北行署主任及游击指挥,组织游击队在鲁北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944年12月,何思源担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45年5月,何思源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6月,他便秘密进入山东,并在9月1日返回济南市。回到济南后,何思源先是把远在阜阳市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机关迁回济南,接收了国民党控制下的山东日伪政权,并委派了专员、县长。同时,他还尽量把国民党地方部队收于麾下,收编了日伪武装,扩大了武装力量。1946年,国民党山东绥靖统一指挥部成立,何思源担任副主任。同年10月,何思源调任北平市市长。1948年6月,他被免去北平市长职务。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何思源是北平市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奔走。次年,他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源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国事。他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2年4月28日,何思源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何思源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全国政协会刊编辑部从事编译工作,发挥其精通英、德、法、俄4种外语的特长。20世纪60年代初,他出版的译著已达16部,其中有《哥白尼与太阳中心宇宙系统》《凯绥·克勒惠支》《卡尔·马克思》《保思·郎之万》《近代中国外交史》等。同时,他还致力于《法华字典》《德语文法》的编纂工作,并撰写了8万多字的文史资料。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6年7月,何思源出生于菏泽市一个历代书香的官宦之家。他在6岁时进入私塾,接受传统的经学教育。1910年,何思源考入新式高级小学,仅学习半年,就考入了菏泽普通中学堂(1913年,菏泽普通中学堂和菏泽官立中学堂合并,称山东省立第六中学;1914年7月改称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因家庭贫困,他曾辍学到济南市做新闻记者以养家糊口。时任校长葛象一认为何思源人才难得,设法将他找回并资助一部分资金。1914年冬,何思源中学毕业。

1915年,何思源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班。读书期间,他与蔡元培、李大钊等学者开始接触,他是“新潮社”前期成员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何思源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上“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集会游行,并参与了火烧赵家楼等爱国斗争。同年,他考取官费赴美留学。1921年冬,华盛顿会议开幕,中国人民要求大会讨论山东省问题。何思源作为中国留美学生代表成员,会见中国出席会议代表,要求据理力争。会议期间,他撰写《华盛顿会议中山东问题之经过》一文,寄回中国《东方杂志》发表。1922年秋,何思源去欧洲。次年,他转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经济。1924年,何思源进入巴黎大学继续研究经济,并写了《国际经济政策》一书。

工作经历

1926年冬,何思源回到广州市,出任中山大学经济系主任兼职图书馆馆长。同年12月,中山大学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何思源被推选为九名干事之一。1927年,他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6月,何思源被任命为“国民党山东省省党部改组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参与策划在山东“清党”。1928年4月,他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副主任兼法科主任。5月2日,何思源被蒋介石任命为北伐军政治部代理主任,随军进入老家山东。同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筹办国立山东大学,并组成由何思源、魏宗晋陈雪南、赵畸、王近信、彭百川、杨亮功杨振声杜光埙傅斯年孙学悟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蔡元培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市,取得时任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同意,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原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校舍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何思源负责具体工作。6月1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泰安市成立,何思源担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在他长期主持山东教育工作期间,任用之人,多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留美出身的有才之士,使山东教育界汇聚了不少人才。1929年,何思源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山东省政府委员。

抗日战争期间,何思源从1938年至1942年又兼任鲁北行署主任及游击指挥,组织游击队在鲁北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944年12月,何思源担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45年5月,何思源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6月,他便秘密进入山东省,并在9月1日返回济南市。回到济南后,何思源先是把远在阜阳市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机关迁回济南,接收了国民党控制下的山东日伪政权,并委派了专员、县长。与此同时,他还尽量把国民党地方部队收于麾下,收编了日伪武装,扩大了武装力量。

1946年,国民党山东绥靖统一指挥部成立,何思源担任副主任。同年10月,何思源调任北平市市长。1948年4月,何思源不理蒋介石的示意,极力帮助李宗仁成功当选为南京国民党政府副总统。同年6月,何思源被免去北平市长职务。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他是北平市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奔走。因此,何思源遭到中国国民党的暗害,其寓所被炸,小女儿何鲁美被炸死,他与夫人及其他家人全部受伤。此后,他仍与其他代表同到前线与中共代表谈判,最终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毛泽东称赞其为“真正代表了民意”。1950年,何思源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源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国事。他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此外,他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全国政协会刊编辑部从事编译工作。他还翻译了许多名著,并多次对台湾民众广播,为中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奔走。

人物逝世

1982年4月28日,何思源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教育成就

从1928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何思源极大地推动了山东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担任山东省省教育厅长期间,他还竭力保证各大学校的思想自由与学术独立,努力实践教育救国的主张,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整顿和发展山东的教育事业。何思源想方设法加强师资力量、培训骨干教师、扩大经费来源、提高教师地位,并增设了师范及各类职业学校,创办了山东大学。他注意贯彻“社会教育”“求生教育”“爱国教育”的思想,强调通过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增强民众谋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作为山东教育界的行政领导人,何思源尽力保护进步知识分子,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为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做了许多工作。

学术成就

何思源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全国政协会刊编辑部从事编译工作,发挥其精通英、德、法、俄4种外语的特长。20世纪60年代初,他出版的译著已达16部,其中有《哥白尼与太阳中心宇宙系统》《凯绥·克勒惠支》《卡尔·马克思》《保思·郎之万》《近代中国外交史》等。同时,他还致力于《法华字典》《德语文法》的编纂工作,并撰写了8万多字的文史资料。

革命成就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思源选择留在山东省,他组织起山东省教育厅的干部,分组带队,沿途设站,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逃难的百姓,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在魏集镇,人们对何思源充满爱戴和尊敬。“老厅长”三个字成为人们对何思源的专称,妇孺皆知。凡是山东省教育厅的人,即使是在土匪、伪军占领的地区也可以通行无阻。在山东人民的保护下何思源带领游击队东奔西跑,转战鲁北平原,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鲁北抗战,成为鲁北抗日的中坚力量。

思想主张

在留学时代,何思源一直主张计划经济,而苏联作为当时计划经济的代表,使他对新政权的经济政策产生期待。何思源在《回忆我的一生》中说:“我在美国上了三年大学,自感一事无成。1922年转赴欧洲,先到德国学习。在德国三年,学习经济和政治。我觉得美国的自由经济是自私自利的经济。他们的思想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国家没有政策和计划,而德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较多,人民也有服从国家管理的习惯。我对经济政策和计划问题发生兴趣,想写一本书。”后来,他出版了《经济统制论》,宣传计划经济

除此之外,何思源一直是国家至上主义者。在他看来,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他认为:“自由是民族之自由,不是个人之自由。”何思源的这种对国家的认知,与胡适的主张截然对立。何思源还主张“舍己为国”,最终他选择了留在中国。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注:仅收录部分

发表文章

注:仅收录部分,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社会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源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国事。此外,他不忘中国统一大业,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积极奔走。此外,何思源还致力于山东省农村的乡村建设。在他的帮助下,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多次来到山东,梁漱溟以山东邹平为据点,展开了乡村建设运动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在曹州府,何家是大家族,何思源祖上曾出过多位进士,先祖何尔健是明万历己丑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何应瑞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何觐是康熙七年的进士,之后,虽少有仕进。

何思源的父亲何嵩山,承继先世家风,青年时代致力于读书仕进。光绪丙午年(1906)考中秀才,为优等廪生,曾为私塾先生,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世风影响,兼习医学。辛亥革命后,何嵩山曾在菏泽市署供事,后辞职家居,以教书、行医为生。何思源为何家独子,上有两个姐姐,大姐早夭,二姐早年丧夫。

婚姻生活

何思源留学巴黎期间与同学文妮·詹姆斯(中文名:何宜文)相识相恋。1928年,何思源与来到中国的何宜文在上海结婚。两人婚后,何理路(长子)、何宜理(次子)、何鲁丽(长女)、何鲁美(次女)相继出生。

亲属关系

人物轶事

处理《子见南子》事件

1929年,山东曲阜省立第二师范演出了《子见南子》的独幕剧,引发孔氏家族不满。他们认为该剧玷污了孔子的形象,于是向南京国民政府控告校长宋还吾并要求禁演该剧。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经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的斡旋,最终得以平息。而何思源在处理此事时倾向于维护学术自由。

劝说韩复榘放弃逮捕胡也频

20世纪30年代,胡也频来到济南省立高中担任国文教师。教学期间,他大力宣传现代文学、普罗文学,鼓吹马克思主义,影响了很多青年学生,其中包括季羡林。很快,胡也频的举动引起了国民党党部的注意,并惊动了韩复榘。韩复榘曾考虑逮捕胡也频,但在何思源的劝说下,最终放弃了该行动。

智救妻儿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思源本可随国民党政府撤到大后方,但他激于爱国热情留在了山东省坚持抗战。1938年春,何思源以山东教育厅长兼鲁北行署主任的身份,奔赴鲁北敌后进行抗日。何思源到鲁北后收编、整训了一些地方部队,建立起秘密通讯网络,注意收集情报,多次挫败了日军的“扫荡”。

日军多次试图抓捕何思源,以削弱鲁北地区的抗日力量,但均未成功。由于难以直接擒获何思源,日军转而将目标对准其亲属,企图以人质手段迫使其屈服。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乘机占领了天津英租界。何思源的夫人何宜文为了安全,搬进了意大利租界。此事被一名当了汉奸的何思源旧部下探知后,向天津日军宪兵队告了密。12月31日上午,意大利租界巡捕将何宜文母子传唤到意租界工部局,并把他们引渡给日本宪兵。

日军强迫何宜文母子与日本宪兵队长小林爱男合影,并把照片放大,随同一封劝降信派邮差送给何思源。同时,他们从飞机上撒下传单,扬言如果何投降,南京汪伪政府的部长和山东省伪省长任其选择,否则就将其亲属杀掉。日军还宣称,将派兵包围何思源的驻地,并把何宜文母子置于军前,若何思源进行抵抗,将首先杀害其家属。

何思源得知妻子儿女被捕的消息后,迅速作出反应。为表明立场并稳定下属情绪,他撰写了两封遗书,一封致夫人何宜文,另一封致鲁北地区抗日武装的将领,表达了誓死不降、忠心报国的决心。

何思源写完遗嘱后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思考了一昼夜,并分析了此事的来龙去脉。随后,他采取三项应对措施:一,电告重庆市,要求中央政府对意大利提出严正交涉,抗议意大利政府为虎作伥;二,命令部属把周围地区进行传教活动的意大利传教士七十多人全部集中在一起,再做处置;三,选派得力的人士分赴各地活动,向报馆、教会、团体、学校、慈善机构及各国领事揭露此事,广造舆论。指斥日军不顾国际法,在战争中以妇女、儿童作人质的暴行。并向他们严正声明,意大利租界当局参与了这一暴行,负有严重责任,若不正当解决,他将采取严厉的报复措施,日军杀他一名亲属,他就杀死十名意大利人进行报复,一切后果由意大利政府负责。

不久,何思源采取的措施就有了回应。重庆国民党政府回电称,中央政府已让王宠惠通过外交途径向意大利当局提出交涉。王宠惠曾分别与意大利及法国人士磋商,拟由意大利把人要出,交给法国,通过安南越南)送还中国。复电还对何思源要求扣押意大利传教士的请求未作明确答复,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而派往天津市北平市、南京等地的人士也通过各种渠道送来消息:该事件已在社会层面引发广泛关注,包括部分汪伪政权人士亦对日军做法表示质疑。

意大利当局对事件发展表示关注。此前,鲁北曾有四名意大利传教士被游击队扣留,经何宜文斡旋获释。此次意大利租界当局参与日军逮捕何宜文母子,而鲁北七十余名意大利传教士和修女又被何思源扣押,教会方面对此表示不满,向租界当局施压,呼吁和平解决。在各方压力下,意大利大使与日军驻华总司令冈村宁次交涉。因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同盟关系,冈村宁次承诺保障何宜文母子安全,并在适当时机释放。

何宜文母子被关押在惠民县一户日本人家中,由伪军看守。鲁北抗战期间,何思源注重争取伪军,部分伪军与何部保持联系。负责看守的伪军头目丁某受其影响,暗中照顾何宜文母子,并传递关押地点信息。何思源还派老勤务兵张宪武打入伪军内部,以照顾为名联络家属,并通过法文密信保持联系。面对日军多次要求写信劝降,何宜文均未配合。

在各方压力下,冈村宁次下令驻山东省日军司令土桥于1942年1月26日前将何思源家属送回天津市。土桥仍试图劝降,派一名朝鲜籍翻译与何思源谈判。1942年1月12日,谈判在惠民县南一村庄举行。何思源在会谈中表明抗日立场,谈判无果而终。日军随后策划诱捕行动,由松井旅团长致信何思源,称将于1月14日护送其家属经清河镇返津,邀请见面。何思源识破计谋,在接到日军即将合围的情报后,利用内线安排与何宜文短暂会面,随即率部转移,使日军计划再次落空。

在多次尝试未果且1942年1月26日的期限已到的情况下,日军只得将何宜文母子送离。抵达济南市后,日军试图通过何宜文母子影响舆论,安排伪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古出面宴请,并陪同会见日军司令土桥。土桥在会面中表示慰问,并提出让何宜文在济南发表广播讲话,称其是在日军协助下赴山东省寻夫未果,现返回天津市,感谢日军照顾。何宜文以中文表达能力有限为由拒绝这一要求,表示若必须发言,只能如实陈述。最终,日军方面未再坚持,安排人员将何宜文母子送回天津。

后世纪念

1996年7月,全国政协主持的何思源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会在菏泽市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博导何兹全先生、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先生等应邀来菏,出席相关活动。何兹全教授在留言簿上写道:抛头颅,洒热血,先烈如此对后人;是革命,是腐败,后辈何以对先烈?哲理深深,令人振聋发聩。我闻之思绪万千,就何教授留言撰文发表在《菏泽市报》。

2013年,经专家学者田浩存张启龙、萧若然、郑玉民、蒋宝府、曹运国等建议,为纪念何思源先生,将菏泽城区东部经四沟更名为思源河。2017年3月,为提升城市品位,展现菏泽市人杰地灵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菏泽市城管局组织召开征集英烈先贤及历史人物评审会,邀请24位专家担任评委,最后评选出尧王、范蠡左丘明、晁补芝、王鸿一、何思源、赵登禹等100位菏泽英烈先贤及历史名人。2018年,第一批菏泽历史名人雕塑工程正式启动,何思源先生的人物雕塑耸立于菏泽图书馆大厅南门西侧。

2016年7月30日,民革菏泽市委和山东福汉集团在曹州书画院联合举办了纪念何思源诞辰120周年书画展,以此缅怀何思源的历史功绩。

相关评价

抛头颅,洒热血,先烈如此对后人;是革命,是腐败,后辈何以对先烈?哲理深深,令人振聋发聩。(北京师范大学博导何兹全 评)

何思源是中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 评)

何思源知识渊博,懂数国语言文字,著作颇丰,人品淳朴,且为孝子。(戴季陶 评)

何思源对西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是一位饱学之士。(《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评)

参考资料

理论学习丨民革党史学习(四十五).微信公众平台.2025-09-22

【研精覃思】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博士党支部与人工智能学院硕士第三党支部共建开展“通晓古今 读懂北京”主题党日活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5-09-22

统战人物 | 何思源:华北七省市参议会推选的首席和谈代表.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2025-09-22

何鲁丽:以身报国 坚定地跟共产党走.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2025-09-22

[齐鲁文化]李 沣:聊城傅斯年家与菏泽何思源家的世纪交谊.山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2025-09-22

缅怀先烈.微信公众号.2025-09-22

五月十八日.山东省人民政府.2025-09-22

北京记忆丨我的父亲何思源.新浪微博.2025-09-22

【菏泽档案精品】何思源档案.微信公众号.2025-09-22

著名教育家何思源.菏泽市人民政府.2025-09-22

【主题教育】何思源|华北七省市参议会推选的首席和谈代表.微信公众号.2025-09-22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抗日战争时期何思源反制人质事件始末.江苏党史.2025-09-22

层砖垅瓦留古韵 庭院深深思故人.中国菏泽网.2025-09-23

何思源:书生从政的往事.齐鲁晚报.2025-09-22

走进平津战役 讲述红色故事——人物故事•为和平奔走的免职市长(三十六).微信公众号.2025-09-22

黄河东流去——魏集古村百年.网易.2025-09-22

旅藏纪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25-09-23

以身许国跟党走 崇高风范励世人.中国人大网.2025-09-23

抗战中成为国际笑谈的一起日军“绑架”事件.安徽党史方志网.2025-09-22

何鲁丽 Luli He.豆瓣.2025-09-22

甘心九死为和平——何思源与北平和平解放.微信公众号.2025-09-23

何鲁丽同志因病于今日在京逝世,享年88岁.北京日报.2025-09-23

忆初心—河口大地上的初心故事|何思源与鲁北行政署的故事.大众网东营.2025-09-22

深切怀念何鲁丽先生.中国菏泽网.2025-09-24

菏泽举办纪念何思源先生诞辰120周年书画展.微信公众号.2025-09-22

人物 | 何思源在济南精心办教育.微信公众号.2025-09-23

「历史回眸」张书丰||何思源与抗战前山东教育的发展.微信公众号.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