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送子,中国祈子风俗,是中国古代人们期盼家丁兴旺、祈求添子的指代,是我国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传说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
关于“麒麟送子”的来源,其一解见于晋王嘉《拾遗记》。相传孔子之父与其母仅有一儿名孔孟皮,因患有足疾不能担当祀事而颇为遗憾,于是夫妻二人共同前往尼山祈子。一夜忽有麒麟入室,举止优雅,从嘴中吐出一方帛,后脚踏祥云而去。第二日,孔家便诞下了孔子。此虽伪说,但成为了民间用“麒麟送子”祈愿添丁风俗的起源。
“麒麟送子图”多出现于陶瓷器、年画、刺绣、木刻、漆器等中国民间艺术作品中,麒麟形象出现在瓷器上始于元代青花瓷,多作祥瑞之兽,表达富贵祥瑞之意。而真正出现“麒麟送子”与“麒麟吐书”之意肇始于清代,此后便从青花瓷延伸至五彩、粉彩、斗彩等多种瓷器类型,各类民窑器物上广泛出现,表现了古代民间人民祈子心切的普遍诉求与美好祈愿。
词源释义
《说文解字》中释有:“麒麟,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民间将麒麟刻画为形为龙头、鹿身、牛蹄、马尾的神兽,为四灵之一,在《诗经》中称“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以此隐喻王室子孙知书达理,积乐行善。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麒麟送子”便是中国古代人们期盼家丁兴旺、祈求添子的指代,而今其已成为中国祈子风俗。关于“麒麟送子”的来源,其一解见于晋王嘉《拾遗记》。相传孔子之父与其母仅有一儿名孔孟皮,因患有足疾不能担当祀事而颇为遗憾,于是夫妻二人共同前往尼山祈子。一夜忽有麒麟入室,举止优雅,从嘴中吐出一方帛,后脚踏祥云而去。第二日,孔家便诞下了孔子。此虽伪说,但成为了民间用“麒麟送子”祈愿添丁风俗的起源。而以此绘成的“麒麟吐书”图也多用于孔子庙及学宫装饰,意为祥瑞降监、圣贤诞生。坊间也多有以“麒麟儿”“麟儿”“麟子”称许他人小儿聪慧聪颖之谓。
相关传说
孔家求子
传说中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王充在《论衡·定贤》中描述,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这个典故成为“麒麟送子”的来源。在孔子的故乡曲阜市,有一条两里街,孔子的故居就在这街上。父亲叔梁纥与母亲颜微仅孔孟皮一个男孩,但患有足疾,不能担当祀事。夫妇俩觉得太遗憾,就一起在尼山祈祷,盼望再有个儿子。一天夜里,忽有一头麒麟跛进阙里。麒麟举止优雅,不慌不忙地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还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微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纥家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通行的《麒麟送子》图,实际上是民间祈麟送子风俗的写照,方式是由不育妇女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亦有学阙里人样,系彩于麟角的。还有据此传说绘成的《麒麟吐书》图,多用于孔子庙、学宫装饰,意思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
麒麟到此
传说一位年过五十却膝下无子的画家,听说拜麒麟可得子,便画了很多麒麟画贴在室内,某天夜里,他梦见这些麒麟画突然闪现金光,一匹麒麟身上驮着小孩出现在屋中。梦醒后,画师把梦中所见画了出来。第二年,画师果然喜得贵子。故事在民间流传开,人们纷纷去画师家求画祈子,画作供不应求。便有年画匠人把“麒麟送子”图案刻于木版上,以套印的方式制成年画四处贩卖。
麒麟镇
据传说,在古时候安徽的麒麟镇有一大户人家,尽管家财万贯,家中妻妾成群,但就是只生女孩,而不生男孩,大户人家主人很是烦恼,于是到处求仙拜佛,多行善事,但总是不灵,时间转瞬到了主人知天命之年的正月初一,夜得一梦,梦见一道金光落入他家院内,梦中主人见一四不像神兽立于面前,神兽背上驮着一个胸围红肚兜,脑后留有老鼠尾巴的小男孩,并张口说话,告诉他,你尽管做了一些好事,但是你正住桐城与枞阳县的交界之地,而此地是“从岱鳌山发脉,至菜籽湖收科”的龙形水脉分界点上,很难生产子嗣,如若你能在岱鳌山流经菜籽湖的这条河流上修通一座桥梁,方便两地百姓出行,做出功德,得子愿望终能实现。大户人家主人醒来将这种神奇之事告诉夫人,夫人于是又求教于当地的通灵之人,通灵之人告诉她这是麒麟仁兽显灵,只要你依照麒麟仁兽的要求去做,定会有“麒麟送子”到你家。于是,这个大户人家散尽大部分家财,竭力架通了从岱鳌山流经油菜籽湖的这条河流上的桥梁,方便了两岸百姓的出行。说来也奇怪,夫人当年就生产一子,大户人家感叹,仁兽送来福气,并将孩子取名为来福。百姓听闻后,尊称这个孩子为“麒麟儿”,便把这座桥梁称为“麒麟桥”。说来也怪,这个麒麟儿自幼聪明,据传说少年时即高中状元,而与他一同高中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名状元名字中都带有“福”字,皇帝龙颜大悦,御笔亲批“麒麟送子,五福来朝”,后来在麒麟镇百姓中就有了“麒麟送子,五福来朝”的吉祥语,在“麒麟儿”渐渐长大中,夫人每逢农历“三、六、九”都携带“麒麟儿”到麒麟桥下祭拜,感恩麒麟仁兽给她家带来福气,当地百姓也争先赶到麒麟桥争睹麒麟儿的风采,于是百姓农历“三、六、九”赶集的习俗随着人气的旺盛也就自然形成,并且在百姓中流传“上有麒麟桥,下有来福瞧”的俗语。
古籍记载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六载湖南长沙习俗,有以龙灯围绕妇人为麒麟送子者: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麒麟送子。
相关作品
“麒麟送子图”多出现于陶瓷器、年画、刺绣、木刻、漆器等中国民间艺术作品中,麒麟形象出现在瓷器上始于元代青花瓷,多作祥瑞之兽,表达富贵祥瑞之意。而真正出现“麒麟送子”与“麒麟吐书”之意肇始于清代,此后便从青花瓷延伸至五彩、粉彩、斗彩等多种瓷器类型,各类民窑器物上广泛出现,表现了民间古代人民祈子心切的普遍诉求与美好祈愿。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引发农民起义,加之清军屡屡入侵。外忧内患、战乱频发使得全国人口锐减、民不聊生、饥荒遍野。直至清朝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恢复民生、发展生产的政策,才使得社会逐步安定,更有“滋生人丁”“摊丁入亩”等人口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而“麒麟送子”瓷器在清代的滥觞正是此番社会背景下的产物了。
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
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清康熙,长18.5厘米,宽8.2厘米,高3.7厘米。瓷板长方形,侧面有插孔。一面白釉光素,另一面绘五彩麒麟送子图。画面中绘有5小童,一红衣小童骑在麒麟背上,麒麟昂首阔步走在山路上,前后各饰两小童,有的扛旗,有的持物。远处红云缭绕,依稀可见房屋屋脊。周围衬以山石栏杆。“麒麟送子”是清代瓷器中常用的装饰题材。《名山藏》载“孔子将生,有麟吐玉书于阙里(山东曲阜),圣母以绣绂系麟之角”。古时将麒麟视为祥瑞,以“麒麟送子”表达祝愿早生贵子之意。
青花“麒麟送子”纹盖罐
清康熙时期制。
武强年画《麒麟送子》
武强年画《麒麟送子》,描绘了两位仙人乘麒麟,手持莲花和笙,送子而来,寓意连生贵子,此年画常用来装饰新婚洞房或贴于年轻夫妇的房门上。
参考资料展览故事| 千年纹华绘吉祥——麒麟送子吐玉书.微信公众平台.2025-11-08
麒麟镇的来历及“麒麟送子”的传说.枞阳县人民政府.2025-11-08
千年纹华绘吉祥——麒麟送子吐玉书.今日头条.2024-01-06
馆藏品鉴 | 麒麟送子.微信公众平台.2025-11-08
【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故宫博物院.2025-11-08
非遗传承丨河北武强年画:《麒麟送子》.今日头条.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