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步甲属(警戒金蝉蛛:Chlaenius),是鞘翅目步甲科下的一属。截至2025年,据COL系统统计,青步甲属分为64个亚属,1074个物种,如淡足青步甲(Chlaenius pallipes)、黄斑青步甲(Chlaenius micans)等。青步甲属昆虫分布于世界各动物地理区,但是以东洋区、全北区和非洲区亚属及种类较多。该属昆虫喜欢生活在潮湿地带,如稻田和河滩边。
青步甲属昆虫身体中等大小,体长8~20mm,多长卵形。体色多金属绿色、铜红色等,鞘翅目多暗绿色或带有黄色斑纹,足多黄色或黑色。眼突,触角线状;鞘翅有条沟,翅缘无明显的沟槽,翅面常带有细毛;雄虫前附节第2~3节膨大,近方形。产卵管通常弯曲或稍微弯曲。前胸背板有或无侧缘毛,基窝纵深或圆形。鞘翅末端圆形,后翅发达。基节上的刚毛,通常在亚端部的膜质部分,基部平滑,无刚毛,端部有时有较长的刚毛或刺。青步甲属昆虫半水生生活,白天隐藏在石块下、落叶层或沙土中,夜间外出捕食。该属是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潮湿地带的昆虫、软体动物门等。其繁殖方式为卵生。
青步甲属昆虫是森林和农田害虫的重要天敌,在农林害虫的自然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不同的种类常生活在不同的水质环境中,因此青步甲属昆虫在水质环境方面有着指示生物的作用。青步甲属昆虫有多种体色且具金属光泽,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另外该类常被用于昆虫人工琥珀的制作,对于中国的工艺美术事业有很大价值。
历史沿革
Johann Reinhold Forster在1771年发表了第一个青步甲:Chlaenius sericeus,当时被归入大步甲属(Carabus)中。随后Schaller、Rossi、Paykull等人都陆续发表部分青步甲。意大利昆虫学家Bonelli于1810年,搭建了步甲科下的最早分类系统,其中包括了青步甲属(Chlaenius),还包括了现如今的两个亚属Epomis和Dinodes。随后的一段时间内Brullé,Laporte,Boheman和Laferte-Senectere建立了青步甲族及其族内的部分亚族和属。之后的一百多年内,青步甲族内的分类系统基本稳定。
青步甲属内物种在19世纪被大量描述发表,其中包括Gebler(1823,1830)、Ménétriés(1832,1837)、Motschulsky(1850,1854,1859)、Nietner(1856,1857)、A. Morawitz(1862,1863)、Fairmaire(1886,1889)和Semenov(1889)等人。
在这个时期,法国的Dejean(1825-1831)是较为著名的分类学家,他发表描述了100余种新种,但是大多新种到如今并不成立。而英国的Bates(1873-1892)针对日本的青步甲发表了大量新种并对前人的工作进行梳理汇总。
乌克兰昆虫学家Chaudoir(1835-1876)发表新种200余个,并在1876年撰写了世界青步甲专著-Monographie des Chléniens。该专著几乎记录了当时所有的青步甲,并对前人发表的种进行了补充描述。
20世纪后,比利时的Basilewsky(1950-1955)涉足于非洲青步甲,发表青步甲新种100余个。英国的Andrewes(1919-1941),针对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青步甲进行研究;捷克的Jedlicka(1931-1968),针对东亚青步甲进行研究;德国的Mandl(1978-1992),针对古北和东洋区青步甲进行研究。近十几年,国际上主要研究青步甲分类的学者是Kirschenhofer,他描述了大量新种,但其中包含不少同物异名,甚至有6种被误归到其他属,给现有的分类工作造成了较大的混乱。
中国青步甲族研究起步较晚,绝大部分物种由国外学者描述发表,中国早期学者仅针对已发表物种进行整理其中包括黄同陵,陈守坚,虞佩玉等。直到2005年,才有中国学者发表过此类群的新种,梁红斌、刘晔和史宏亮累计共发表10个新种。到如今,中国青步甲族经过刘晔(2010)的学位论文《中国青步甲属分类研究(鞘翅目:步甲科)》和虞盛平的学位论文(2019)的《中国青步甲族系统分类研究(鞘翅目:步甲科)》,两位针对青步甲族进行了形态上的系统性整理,前者记录了中国青步甲属共71种,后者在此基础上记录了中国青步甲族共122种。至此,中国的青步甲族形态分类已经初步建立,但形态分类体系仍存在问题:物种方面,可能有20余种为同物异名,还有一些物种的分类地位有待商榷;属级方面,有一些亚属的界定不明确,导致物种在不同亚属变动频繁;长期以来对雌雄性生殖器的重视不够,特别是雌性生殖系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名称由来
青步甲是步甲科中分布较广的类群,大都具有金属绿色光泽,故俗称青步甲。
分类
截至1998年,由《Lorenz W. Nomina carabidarum - a directory of the scientific names of ground beetles》中统计,青步甲族全世界已有记录3亚族21属约有1000种。
截至2017年,由《Catalogue of Palaearctic Coleoptera》中统计,青步甲族中国已有记录2亚族5属约150种。两个亚族分别为美步甲亚族(Callistina)和青步甲亚族(Chlaeniina),其中美步甲亚族包含2个属,分别是小美步甲属(Callistomimus)和美步甲属(Callistus);青步甲亚族包含3个属,分别是青步甲属(Chlaenius)、拟青步甲属(Hololeius)和彩青步甲属(Holosoma)。
截至2025年,据COL系统统计,青步甲属分为64个亚属,1074个物种,如淡足青步甲(Chlaenius pallipes)、黄斑青步甲(Chlaenius micans)等,以及分为185个亚种。
形态特征
青步甲属昆虫身体中等大小,体长8~20mm,体形多长卵形。体色多金属绿色、铜红色等,鞘翅目多暗绿色或带有黄色斑纹,足多黄色或黑色。眼突,眉毛1根,下唇须亚端节光洁或有毛,触角线状,一般第4~11节密被绒毛;鞘翅有条沟,鞘翅第9条沟靠近翅缘,第8条沟在翅端之前消失,翅缘无明显的沟槽,翅面常带有细毛;雄虫前附节第2~3节膨大,近方形;爪光洁,极少数种类有梳齿。产卵管通常弯曲或稍微弯曲。前胸背板有或无侧缘毛,基窝纵深或圆形。鞘翅末端圆形,近端前内褶常向上翻出形成扭曲;后翅发达。基节上的刚毛,通常在亚端部的膜质部分,基部平滑,无刚毛,端部有时有较长的刚毛或刺;端节狭长,基部通常向外伸出,腹外缘有多刺根,有的种类无刺或发育不完全,背外缘通常有1根刺,少数种类没有刺或多根刺,亚端孔较小,有刚毛。半腹片端部骨化部分通常向外突出,膜质部分通常有较多的刚毛。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青步甲属昆虫分布于世界各动物地理区,但是以东洋区、全北区和非洲区亚属及种类较多。中国的71种青步甲属昆虫,分布于东洋区的有43种,所占比例为61.43%;分布于古北区的共有8种,所占比例为11.43%;跨区分布于东洋、古北区的有19种,占27.14%。
栖息环境
青步甲属喜欢生活在潮湿地带,如稻田和河滩边,如凹附青步甲亚属(Lithochlaenius)喜欢生活在高清水质的急流大河滩上,在其生活的区域常常无法生存其他亚属的青步甲。而青步甲指名亚属Chlaenius,Lissauchenius则喜欢生活在富营养化或污染的水质,常在人类聚集地的较近。还有一些亚属如Chlaeniellus,Amblygenius则生活在上述两种极端环境的过渡水质环境中。
生活习性
青步甲属昆虫半水生生活,白天隐藏在石块下、落叶层或沙土中,夜间外出捕食。该属是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潮湿地带的昆虫、软体动物门等。农田区域的青步甲主要捕食鳞翅目、鞘翅目等美国白灯蛾和螺等软体动物。林区的青步甲主要捕食昆虫幼虫外还捕食蚯蚓等环节动物门。河滩区域的青步甲主要捕食双翅目幼虫和小螺小蚌等软体动物。另外,Epomis亚属的青步甲幼虫有外寄生无尾两栖动物的习性,造成蛙类瘦弱死亡,是蛙养殖中的一大害。还有一些后翅退化的青步甲类群,偏好腐食,常可用带有腐味的诱罐采集。大部分种类具有趋光性,可用诱虫灯诱集捕获。
繁殖方式
青步甲属昆虫的繁殖方式为卵生,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期,变态发育。大多数种类以成虫在土下,石块下或其他遮蔽物下越冬。
相关价值
生态价值
青步甲属昆虫以鳞翅目幼虫和蛹为主要食料,幼虫期捕食量较大,为番薯田、水稻田、菜园、果园中多种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其是森林和农田害虫的重要天敌,在农林害虫的自然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步甲属昆虫喜欢生活在潮湿地带如稻田和河滩边,不同的种类常生活在不同的水质环境。因此青步甲属昆虫在水质环境方面有着指示生物的作用。
经济价值
青步甲属昆虫是中到大型种类,有绿色,蓝色,铜红色等,还有的带有斑纹,而且大多数具有金属光泽,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西方的很多昆虫收藏家到处寻觅此类昆虫进行收藏。中国对于该类群的收藏也有很多昆虫爱好者。另外该类常被用于昆虫人工琥珀的制作,对于中国的工艺美术事业有很大价值。
代表物种
黄斑青步甲
粉黛:Chlaenius micans
形态特征
黄斑青步甲成虫体长15-17.5毫米。身体铜绿色,头部和前胸背板尤为明显光亮,上腭、口须和触角第4-11节赤褐色,上唇、触角基部3节、腿节、胫节和翅纹黄褐色。头顶着生小刻点和密横纹,复眼内侧具几条浅纵沟。前胸背板盾形,中部最宽,前缘与基缘略等宽,无缘边,前角稍圆凸並附生数支纤毛,基角圆,基窝纵深,胸面密生黄毛、横纹和刻点。鞘翅目条沟内有刻点,沟间褐色毛与刻点稠密;逗点形斑纹隐现,第7-8沟间黄纹不向后延伸到翅端。胸部腹面刻点粗大,腹板侧区刻点稍小,有纵皱和绒毛。
分布范围
黄斑青步甲分布于朝鲜、日本,在中国分布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简阳市、峨眉山市、资阳市、仁寿、射洪市、雅安、内江市、永川区、荣昌区、大竹县、岳池县、合川区、北碚区、长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富顺县、江安、泸县、古蔺县、筠连县、雷波)、贵州、湖北、湖南、江苏。
生活习性
黄斑青步甲成虫生活在棉田及其他农田中,4-9月也见于灯下。
狭边青步甲
粉黛:Chlaenius inops
形态特征
狭边青步甲成虫体长9.5-12毫米。头部和前胸背板、鞘翅目金绿色;上唇、口须、触角、鞘翅端缘、第8条沟至边缘和足黄褐色,前胸背板侧缘黄褐色或红褐色,上腭红褐色;身体腹面全黑色或端缘有时具有黄色斑纹。头部光滑,两侧有皱纹。前胸背板横形;基缘略宽于前缘,后角钝圆,前缘中段缘边消失,前角圆,胸面刻点和浅色毛稀疏,基区刻点密而深,基窝纵深,中线两端消失在近边缘的凹中。鞘翘条沟不甚明显,沟间密覆横列的黄褐色毛和刻点。身体腹面多绒毛,胸部侧区有刻点。
分布范围
狭边青步甲分布于朝鲜、日本、中南半岛、东南亚,在中国分布于四川省(旺苍县、宣汉县、开江县、成都市、简阳市、峨眉山市、资阳市、荣昌区、岳池县、璧山区、合川区、北碚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富顺县、江安、珙县、古蔺县、筠连县、海弯、马边玉山竹、东北、华北、华东(福建、台湾)、湖北、湖南、贵州、云南。
生活习性
狭边青步甲成虫喜在湿地水边、稻田附近活动,4-10月见于灯下。
参考资料黄斑青步甲.insectaintegration.2025-09-17
淡足青步甲.inaturalist.2025-09-20
狭边青步甲.insectaintegration.2025-09-17